"正確的滿足所有客戶的要求"
如果你知道一些重要的攝影基本名詞、自動相機的常用功能介紹、基本技巧、保養之道以及收藏,你一定可以善用你所擁有的傻瓜相機,而且 使它延年益壽!
在這裡,我們就從如何選購相機講起:通常購買相機前應先確認相機的 拍攝目的,如一般家用、職業需要甚至預算,再決定應有的相機功能, 如針對Baby的誕生、嬰兒成長過程的記錄、拍攝桌上物品文件,最好選 擇有近拍功能的相機。若要拍攝夜景,應具有B快門或較慢速快門之功 能;拍運動競技場景則應具有較高速快門功能;登山旅遊可考慮具有遠 景拍攝或變焦相機。一般而言,功能越齊全,售價也越高,所以正確的 考慮所需的功能,可減少不必要的花費!
解讀攝影基本名詞
了解基本的攝影名詞,是練習拍照的第一步驟。不要以為,傻瓜相機只 要按下去就好,什麼都不用學;其實只要花點時間就會了解傻瓜相機究 竟是在什麼條件下運作。再進一步,那就得靠你擁有的攝影知識,去改 變傻瓜相機的電腦「程式」,讓它聽你的指令,拍出精彩的作品。
什麼是光圈?
調節光量的孔就是光圈,光圈是以開口的大小來調節光亮。光圈由裝設在鏡頭內的葉片控制,而葉片是可動的。光圈越大,鏡頭裡 的葉片開放越大。所謂「最大光圈」,就是葉片毫無動作,讓可通過鏡 頭的光源全部跑進來的全開光圈。反之光圈越小,葉片就收縮的越厲 害,最後可縮小到只剩小小的一個圓點。光圈數值越小,光亮越多;反之,數值越大,光亮越小。
什麼是快門?
鏡頭葉片的開放大小,決定光圈大小。同時,這些葉片開放時間的長 度,就叫做「快門速度」。拍照時曝光時間的長短,就是由快門決定。 傻瓜相機的快門速度可以從一秒(或更久)到千分之一秒(或更快)。
什麼是曝光量?
曝光量的多少,由「光圈」開放的大小,與「快門」時間的長短,共同 決定。傻瓜相機的內部電腦,會根據攝影者對拍攝目標的「測光」結 果,決定該鏡頭要放進多少曝光量,讓底片正確的曝光。同時,機身內 部電腦也會決定鏡頭內的葉片應該開放多大(多大光圈),以及開放多 久(多高的快門速度),來正確完成這次曝光。可惜,光圈和快門的選 擇,使用者都看不到。一般來說,傻瓜相機都會在不至於拍出「晃動照 片」的安全快門速度之下,使用可以和拍攝時的快門速度相配合的光 圈。
什麼是測光?
拍出太白的照片,是因為曝光量太大;反之太黑,則是因為曝光量不 足。以上情況,絕非光圈和快門的配合不良,而是「測光」出了差錯。 每張照片,究竟該進入多少曝光量,全由測光決定。傻瓜相機內的測光 元件,是非常老實的。假如面對一堵全黑的牆,它會很直接的認為︰這 東西好暗喔,要增大曝光量,讓多一點光線進入鏡頭,於是乎照片所要 拍出的黑牆壁,就不像原先那麼黑。
反之,面對一堵白牆,它也會直覺認為,這東西太亮了,要減少曝光 量,讓少一點光線進入鏡頭裡。於是乎,照片所拍出的白牆壁,就不像 原先那麼白,會變成有點暗暗,變成有點髒髒的白。如果牆是一半黑一 半白,它將會將兩者的反應中和,計算出中間的曝光量,結果,照片上 黑牆與白牆的感覺,看起來顏色都正確多了。
但是傻瓜相機並無所謂的曝光補償,讓拍照者自行調整測光的誤差,也 無法告訴你當時的曝光數值是多少。那該怎麼辦呢?很簡單,採取「替 代式」測光法就行了。請在現場,找一處距離、光源都與被攝體相同, 但顏色具有增加或減少曝光效果的東西。例如:要拍攝一面白牆時,就 利用中間調的灰牆來測光,然後繼續按著快門不放,將攝影目標轉向原 先的白牆,此時的曝光量就會增加了!
為什麼要補光(閃光燈)?
光線不夠,就得利用補光以達正確的曝光量。傻瓜相機以小小的閃光 燈,可完成這個重責大任。傻瓜相機的補光方法包括︰正常的閃光燈使 用模式,夜間攝影使用閃光燈模式,以及逆光補正時的閃光燈模式,三 者在光圈、快門和曝光量的設定上皆有差異。
鏡頭又是怎麼回事?
以前的傻瓜相機,多數只配備「38mm」或者是「35mm」的廣角鏡頭, 要把遠的東西,拍得大一點,除了走到它的前方取景,別無方法。新一 代傻瓜相機的鏡頭視野範圍加大。從「廣角」到「望遠」的變焦效果集 於一身,更加方便。
標準鏡頭,就是從觀景窗當中看出去,和人眼睛的正常視覺一樣的鏡 頭。不過因為受到觀景窗的限制,視界範圍會比較狹窄一些。標準鏡頭 一般以「50mm」來表示,小於這數字的鏡頭,就是「廣角鏡頭」。
廣角鏡頭,視線角度較寬,可拍進標準鏡頭所拍不進去的東西。但也由 於廣角鏡頭還是得將這大範圍的景物,收縮於觀景窗的固定框格上,因 此畫面的「透視感」會改變。簡單說,就是原先靠得比較近的東西,會 變得比較大;遠的則變小,感覺距離更遙遠。這樣的攝影結果,和用標 準鏡頭「後退拍照」絕對不一樣。
望遠鏡頭,可將遠方的東西拉近,讓物體在畫面的構圖上放大。
目前,金拍得麗與KONICA自動相機的鏡頭都有到38mm-140mm.
什麼是景深?
景深就是一張照片裡的清楚範圍(或焦點範圍)。清楚範圍大時,我們稱它為「景深長」;反之,清楚範圍小時,稱它為「景深短」。攝影時,只有留在 「景深範圍」內的景物,才能得到清晰銳利的影像。其他部份看起來都 是模糊的。假如,拍照時的景深條件是從「一公尺到兩公尺」。那在一 公尺內,與兩公尺外的景物,都會因為脫離焦點而模糊。雖然傻瓜相機 並不會告訴你此刻的景深如何,但你還是可以從種種情況去判別景深範 圍的大或小。
自動相機常用功能介紹
鏡頭
35mm以下,為廣角鏡頭,50mm為標準鏡頭,一般在鏡頭或相機上都 會有xxmm以表焦距,焦距是從焦平面到鏡頭中心距離,焦距不一 樣,拍攝效果便不一樣。
變焦鏡頭
可根據變焦範圍不同,而不用前進後退即可產生不同的構圖。
固定焦距
相機焦距是固定式,一般焦距設定在2.5m--3m。
AF自動對焦
依被攝者距離自動調整焦距。被攝體務必安排在AF合焦框中對焦。
光圈
相機是利用光圈來調整進光量的,光圈是調整曝光量和景深的,景深是指所拍物體前後的清晰範圍,景深大的前後清晰範圍大,景深小時範 圍小。
快門
快門是調整通過鏡頭的光在底片上停留時間的裝置,快門的速度高時,曝光量小,相反,快門速度低時,通光量大。
AE程式快門
簡稱電子快門,快門速度會根據被攝環境因素而調整。
自動閃光
利用測光元件自動測光,,在光線不足時自動開啟閃光燈。
強制閃光
在背對陽光或樹蔭下,可使人物正面獲得較佳的效果。
強制不閃光
在光線較弱的情況下,可取得實際景、物色彩,例黃昏彩霞。
B快門攝影
長時間開放快門的功能。把相機鎖在三腳架上,快門調在B快門位置,長時間曝光可以把汽車等移動物體上的燈光記錄在膠片上,會有熔岩流在街上的感覺。
夜間攝影模式
為了避免夜景照片的平淡,可以在畫面中包含水面或各 種光 滑表面的反射光,這是表現夜晚畫面深度感的唯一方法。
景深
光圈數越大,(光孔越小)景深越大。 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距離越遠,景深越大。
防紅眼模式
由快速預閃來防止照片人物出現紅眼現象。
近拍
可拍攝桌面上物品、花朵、人物特寫。
連拍
可在極短時間內連續拍攝動作中的人物。
自拍
按下快門,延遲10秒自動拍攝。
全景
通常開關設在觀景窗旁邊,可使景物成較寬的拍攝效果,如海 灘 攝影。
拍攝基本技巧
很多照片拍不好都是因為晃動相機喔!
拍照時可用右手拿穩相機,左手輕扶相機底部(我們要恭喜那些比較勇健,手的穩定度較高的人)。不過現在的傻瓜相機越做越輕巧,而且有合 乎人體工學的設計,握好相機不算吃力,所以一定要拿穩啦!還有拍照 時,不要讓配件或手指遮住鏡頭及閃光燈喔!另外,按快門時不用使盡吃奶的 力,以免功虧一簣。
小心對焦!
選定主體後,將對焦窗口對準拍攝物,調整焦距。注意雙眼相機預視窗 (也是對焦窗)和鏡頭不在同一個地方,對象較近時應該先做適當的位 移。如果不要將拍攝物置於照片的中央,可先把鏡頭對準拍攝物,輕按快門鈕至一半深度並將手指固定在那個位置,再將鏡頭移至預訂的中央位 置,然後再把快門鈕按到底。
注意正確的曝光!
注意光線是否充足。若非要達成特殊效果,儘可能避免逆光拍照,亦即 應讓光線照在拍攝物上,拍攝者要站在光線來的方向。人像攝影應使用 柔和光源,例如陰天或陰影處。選擇適當的光圈及快門速度,光圈的大 小是以數字表示,數字越大光圈越小,數字越小光圈越大,光圈越大進 入鏡頭的光線越多。光線不足處就要使用閃光燈,但應注意所使用閃光 燈的有效距離,一般閃光燈有效範圍只有三、四公尺。所以如果不得已非在背光(逆光)的情形下拍攝,則請利用閃光燈或反光器把主體人物打亮一 點。
到底什麼是減低紅眼?
只要你曾用閃光燈拍照,毫無疑問的一定碰過紅眼,也就是人的瞳孔變 成亮紅色,這是因為瞳孔的擴張所致。在微弱的光線中,瞳孔會放大, 讓光線折射進入網膜而反射回相機鏡頭。預防紅眼的方法就是打開相機 的防紅眼閃光燈。它所提供的預閃,讓瞳孔縮小,所以第二次的閃光就 不會折射進入眼球。另外,當有些光線時,瞳孔會自然縮小而降低拍到 紅眼的機率。
請注意景深!
所謂景深,就是當焦距對準某一點時,其前後都仍可清晰的範圍。 光圈、鏡頭、及拍攝物的距離是影響景深的重要因素。光圈越大景深越 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主體 越近,景深越小,主體越遠,景深越大。很多人為了要凸顯被拍物,多 半選擇小的景深。當然如果你要拍風景,我們就會建議選擇大的景深。
光線的追尋
光線方向分為順光、斜光及逆光,從被攝體正面照射的是順光,此曝光容易控制,故很少發生過度或是不足的現象。而斜光是從被攝體斜面照射過來,若表面凹凸呈現出明顯之陰影,故有立體感之特徵。逆光是指光線從主題背後照射過來,若希望把主題拍亮,則需使用閃光燈或反光板補光。許多拍照的人並不知道光線擁有各種不同的氣氛。光線隨著一天的時 間變動,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甚至地區環境而充滿了變化。依賴這 些變化即可拍出各種不同的照片。拍照時,只要你多觀察被攝體是如何 受光線影響,便能將光線描繪出來拍出好照片。
掌握色彩的魅力
色彩影響整張照片的氣氛。在幽暗的環境中,色彩的出現帶來了朝 氣,讓照片有了受人矚目的焦點。不過,如果色彩運用不當,可能會造 成反效果。例如一張照片中,強烈的對比色彩所佔面積太大的話,將會分散或奪走觀看者對主題的 注意力。
主題輪廓的塑造
有時候,只取主題的輪廓,影像會更具衝擊力。輪廓是我們辨認被攝 體的關鍵之一,當一個人或物的外表細部被移走或減到最低時,輪廓將 會更清楚。選擇一個平坦的背景諸如天空,取被攝體的輪廓可以讓主題 在沒有干擾的狀況下呈現出來。另外,當相機靠近被攝體,可以簡化複 雜的輪廓。
創造立體感
在觀看某些照片時,你是否曾經有一股衝動想要去觸摸照片中的人或 物?為何會造成這種反應?常常是因為拍照時,採用了傾斜的惻光,這 種光線加強了物體三度空間的效果,讓原本平面的影像有了立體感。雖 然,這種效果聽起來好像充滿許多技術性,但實際上,只不過是光線如 何應用的技巧罷了。
主題質感的強調
要透過相機將一個物體外表的質感,成功的呈現在照片上,關鍵在於 是否能把碰觸到物體的真正感覺傳達出來。想要將物體的質感傳達出 來,通常是將相機靠近物體拍攝或者採用具有近拍功能的變焦鏡頭,不過如此一來,鏡頭只能容納物體的局部。因此以物體局部質感作為拍攝主題的照片經常可見,除此 之外可加入一些與主題質感有關的趣味和資訊。
主題的發現與運用
圖案的表現不但能賦予照片一種力量,同時可以表現你想傳達的感 覺。只要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許多景物都存在著圖案的造形。這些圖案 可能是物體外形或色彩重複組成的,也可能是陽光穿透物體之後的光影 變化。有時候,一個平常的景物經過局部的取景,依然會產生引人注目 的圖案。
記住空間感的營造
為了讓照片上原本以平面呈現的影像,出現空間立體感,可以利用視 覺效果的技法達成。「直線透視法」是其中的一個方法原理為兩條平行 線經過無限延伸匯聚在一個點而消失;另一種方法是「尺寸遞減 法」,物體離我們越遠看起來越小。此外,「大氣層透視法」也是非常 普遍的方法,物體距我們越遠顏色越偏藍。透過這些方法的利用,物體 的遠近感產生連帶將影像的空間呈現出來了。
相機的轉動
所有35mm的相機,不論取直的或橫的畫面都可以。水平橫向的畫面有 時稱為風景視野,垂直方向有人稱之為肖像視野。不過,這並不代表它 們分別只適用於風景或肖像的取景,選擇何種方向的畫面,端賴攝主題 的需要而定,城市景觀以高樓著稱可取垂直畫面,強調建築結構的高 聳,而視野寬廣的自然風景宜採橫的畫面。如果猶豫的話,可在按下快 門前,透過觀景窗觀察,決定究竟是取何者。
變換觀景的位置與角度
鏡頭的位置與角度的選擇,對一張簡單的照片會產生戲劇化的影響。 在按下快門之前,嘗試繞著拍攝對象移動,然後,不斷的透過觀景窗察 看相機向左向右或者前進後退時,景物的變化。而鏡頭向上或向下傾斜 也會讓平常看來平凡無期的景物有了更有趣或不尋常的面貌。
繞著主題拍!
當碰到一個前所見的景觀時,不要只在你初次認為不錯的方位上拍攝,應該多花點時間,在它的四周走走看看是否能找到更令人興奮或注目的 角度。有時候,只要將鏡頭向左或向右輕輕一移,原本阻礙視線的前景 便不見了,可能出現令人眼睛一亮的畫面。切記,經常透過觀景窗,檢 查每一個角度的構圖,必然會有收穫。
隨時帶著備用電池
建議你一定要準備一個全新的電池預。因每一台相機在全新電池 下可拍卷數都不同。還有你的拍照環境,讓閃光燈閃的次數及頻率都不 同,所以最好隨時準備新電持以供備用。
盡量保持畫面簡潔
有時候,當你打算要省略照片中的某些東西時,也就意味著你決定要將 什麼東西納入畫面。雖然這不是黃金定律,但如果一張照片包含了太多 搶眼的東西,整個畫面看起來會非常奇怪。所以,在按下快門之前,要 小心確定觀景窗內所看到的任何東西都合乎畫面構圖的要求,如果沒 有,就重新取景,讓整個畫面單純化。
了解何謂視覺的引導
一張構圖良好的照片,時常不費力氣的就能引導觀者的視線,從畫面 的一部份,最後落在主題的所在。所以,在拍照時,要善於利用場景中 物體的特性與關聯,安排視覺導引,以吸引觀者的注意力。而場景中連 接不同物體間的通道,或者不同物體間的位置變化所創造的形狀,甚至 是物體間重複的色彩與色調等等的特性,都是製造視覺引導的好材料。
景框的運用使你變得專業
利用照片中的景物,在邊框中再製造一個景框,是專業攝影家提高照片 衝擊力的技巧之一。如此景框的取材,有人利用現成的門廊或是窗戶 等,也有人藉著模特兒的頭髮或手臂的擺放,使人將注意力投放在模特 兒的臉上,達成景框的效果。不管如何設計,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能強 調出影像中的特別部分。
巧妙安排主體的位置
確定主體所擺放的位置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一件事。特別是,畫面中還 包括其他的景物時,那時還得考慮景物與主體的關係。因此,按下快門 前,你得花時間從觀景窗中,注意主體的背後,還有哪些景物。然後, 經由相機位置的改變,選擇所欲呈現的效果。每當相機的位置一調整, 景物與相機的距離會隨之改變,每次距離改變,出現在觀景窗的前後各 個景物,其影像的清晰度也會有所改變,就是你選擇的依據。
挑戰人像
大家都知道拍攝肖像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保持人物的完整,千萬不要把 人物的頭切掉一部分,或者拍全身照實,把腳部的足踝切掉了。然而, 除此之外,很少有人會思考一些其他的問題,諸如人物和環境的關係, 或者人物神態看起來是否自然或舒適等等。當你指揮被攝者如何站,如 何坐,或者應該與背景保持何種關係時,心中應該非常清楚自己所要表 達的是何種類型的照片。這是每個被攝者須有的認知,也是最難做到的 一件事。只要攝影者對狀況的掌握有些窘況或無知,馬上就會反應到被 攝者的身上最後得到的是一張呆板無趣的照片。當你進行人物特寫的拍 攝時,不管是只有臉部特寫或者是胸以上的頭部鏡頭,都需要特別注意 人物的姿態。諸如頭部的傾斜,眼睛注視的方向,還有整個臉部的構圖 是穩穩正視前方或是呈動態的對角線等等。這些情況在拍半身或全身照 時,或許會受到忽略,但在拍特寫時,可是輕忽不得。通常可一次拍數張不同姿態的照片,再從中選擇最佳者。
動感的構成
所有的攝影者如果想要將快速移動的動作凍結成畫面,不是利用閃光燈 瞬間爆出的閃光,就是利用高速度的快門效果。這些影像並 不是完全清晰,但這些由相機移動或者被攝體移動所造成的模糊感,正 是創造影像動感的來源。
善用相機的閃光燈
如果你拍照的地點空曠而陰暗,如教堂、博物館或演講廳等,千萬不要 期待隱藏式的閃光燈或外加於相機上的閃光燈,能解決所有遭遇到的光 線問題,它們所發出的光線太弱了。因此,你應該將拍攝的主題設定在 空間內的小細部,如單獨的展覽品或建築細部。它們才是你的閃光燈所 能照顧的範圍。現在,這裡所呈現的照片,說明如果充分了解閃光燈, 閃光燈同樣是一個能夠應用自如的光源。
照相機的保養
一台相機只要好好保養,就一定可以長壽。所以我們建議相機在長時間 不用時,應加以保養,而且每隔一段時間最好將相機拿出來按個50次左 右的快門,這樣即可以練習按快門,又可以達保養的目地喔!
如果在海邊或山上,你可用氣吹將相機上的灰塵去掉,並用軟布擦乾 淨,注意:不要直接擦鏡頭。不要使用潤滑油。避免劇烈的震動。不要將相機直接放在行駛的汽車和火車上。清潔鏡頭時應用氣吹、毛筆將灰塵去掉,用清潔鏡頭專用的麂皮擦拭鏡 頭。 當鏡頭發黴時,應將相機送到維修中心。此外,應將相機放在通風的環 境中,在天氣潮濕時,別忘了放一包乾燥劑在相機旁。當然,高溫跟灰 塵多的地方,都不適合收放相機。最後要提醒您,定期檢查勝於一切!
注意防潮喔!
相機不用時,應把它保存在「防潮箱」或「防潮盒」中(電子的更好)。切 忌置放在衣櫥或書櫃中,因為衣服及書籍都是吸濕性很強的東西。如果 有照相機的皮套子,要和照相機分開保存,因為皮革的吸濕性也很強。 如果將有長時間不會用到相機,記得把電池取出來。極高溫、極低溫或 潮濕的環境都不利於相機的保存。
注意清潔啦!
相機的鏡頭要用專用的拭紙、布擦拭,或以駱駝毛拂撢,以免刮傷。要去除鏡頭上的塵埃時,最好用吹毛刷,不要用紙或布;用嘴吹風時,要 小心避免口水沾上鏡片。要濕拭鏡片時,請用合格清潔劑,不要用酒精之類 的強溶劑。鏡頭上最好加裝保護鏡或濾光鏡,可加長鏡頭上透鏡壽命。 如果到海邊照相,回家後務必要用軟布沾乾淨的水,將相機全部擦拭一 次,因為鹽份的吸水性及腐蝕性都非常強。
萬一不幸發霉….
鏡頭發霉極輕微時,應儘速送至合格的照相器材行清洗。但如果可以清楚看到發霉腐蝕鏡頭的樣子時,表示它已經回天乏術了。相機鏡頭是非常 精密的組件,稍有瑕疵就不可能對得好焦距,因此要小心預防長霉的情形。
(1) 鏡頭部份─用擦眼鏡的鹿皮及清鏡頭的藥水反覆清潔。不過清得掉也 先別高興, 因為已經長過霉的部份以後很容易再長。如果是長在鏡頭裡 面的,就沒法自己清,送去洗花費又等於再買一台。總之要特別注意保 存在乾燥的地方。
(2) 其它部份─用擦眼鏡的鹿皮及清鏡頭的藥水反覆清潔。不管怎麼樣, 已經長過霉的部份,就是很容意舊疾復發。所以如你發現已影響到拍 攝,你的相機大概就快壽終正寢了。
(3) 送洗相機─可能會打亂原廠的設定或破壞鏡頭原有的最佳解析度。相 機出廠時都會經電腦調整,尤其是鏡頭組件,所以送洗時品質可能會受影響。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寧願再買一台新的相機。
謹記保養之道
不管你有沒有常在使用相機,建議每半年最好還是進行一次保養收 藏的動作。步驟如下:
(1) 洗手。取下相機套、電池、底片。
(2) 用乾淨的 一般軟毛刷或空氣噴嘴清除裡外所有的灰塵,切記鏡頭部份最好不要隨 便清理以免刮壞。清鏡頭要用鏡頭用的軟毛刷或是眼鏡用的鹿皮,藥水 可在鏡頭髒時才用,但不可直接滴在鏡頭上A要滴在鹿皮或拭鏡紙上才擦。(千萬別用面紙)
(3) 除鏡頭外,其它部份可用稀釋過的穩潔加鹿皮來 輕擦,去除髒污及指紋。
(4) 我會用莊臣碧麗珠來作最後「外殼」美化, 很薄一層即可,然後再拿乾淨的布擦擦,即可保持亮麗。(你可自己斟 酌,別因為這麼作反而弄得到處都油油的,鏡頭又髒了。)
(5) 準備有封口 的那種透明塑膠袋(有拉鍊那種,完全隔絕空氣流通,可裝液體用的), 置入相機,再放入一個除濕劑(糕餅盒中常有,但注意是除濕劑或除氧 劑,別用錯了!),再放入一張白紙(寫上保養日期),捏捏袋子讓袋內空 氣減少即可封口。
有關相機收藏
當相機保養好後,還要妥善收藏!
(1) 有電子防潮箱最好。只要清潔好,相機沒有明顯水份在上面,不用塑 膠袋就可以直接放進去了。
(2) 相機套及相機要分開收藏。如果相機還套在套子裡就收起來,時間一 久你會發現不透氣的地方居然長出霉花了。等到霉花霉花滿天下,那就 麻煩了。
(3) 記得「陰涼不潮濕」的位置即可。這樣子你的相機用個一二十年應沒問題。
此猫超懒,什么也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