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大家都富裕了,还是都有“追求”了,最近笔者的QQ和MSN上频频传来好友的消息,“我想升级相机,推荐一个专业的吧,佳能30D怎样?够不够用?还是一步到位直接上5D?”口气一个比一个大,但是看着这些接触相机不过半年一年的朋友,笔者不禁要说:“你真的有必要升级吗?!”
关于摄影器材和摄影作品的关系,目前主流的有2种看法:唯器材论者和唯头脑论者。前者认为搞摄影就是烧器材,器材越好,就能拍出越“与众不同”的照片。而后者则认为“镜头后面的脑袋”才最重要,器材只是一种工具。而且两派之间势不两立,经常兵戎相见,就像碰上了“对头蛇”一样,不把对方“咬”死不甘心。
唯器材论者,大多对高档器材顶礼膜拜,不管是莱卡、蔡司,还是佳能、尼康,甚至是阿尔帕、哈苏,在他们口中能说出点道道来,甚至对每个镜头、每个机身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都一清二楚,俨然一副“专家”的样子。而自己更换器材的速度甚至比换衣服的速度更快,或许买衣服的钱都拿去买器材了吧(开个玩笑)。但是唯器材论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对器材的投入与“作品”的产出严重不成正比。
唯头脑论者,往往把“重要的是镜头后面的那颗头”作为座右铭,这本身是千真万确的!少了“镜头后面的头”再好的器材也拍不出精彩的作品。但是某些(注意:不是全部)唯头脑论者出于各种原因,看到那些使用高档器材的人就嗤之以鼻,认为不就是个有钱的主儿,拍不出什么好作品,甚至引来旁证一大堆,那个谁谁谁用了花了好几万买器材,结果拍出来的也就那样……别忘了很多商业摄影师、新闻记者(国外有美联,国内有新华社)甚至是在国内摄友们颇为推崇的一些国家地理的摄影师用的可都是顶级器材,他们都不会拍照吗?当然很多大师用很简单的器材拍摄出很出色的作品,但是并不能说给他们顶级器材,他们就拍不出这些作品了?我们并不能因为拍摄者的优秀而抹煞了器材在拍摄中的作用。“物极必反”,什么事情做过了头,往往会变质。
既然上面两种立场都有存在的道理,也都有自身存在的问题,那到底哪种才是我们需要追求的“玩摄影”的方式呢?还是那句话,物极必反,适度为佳,笔者以为,富有创意的思维+运用自如的拍摄技巧+合适的摄影器材=一张优秀的作品!注意:我们提倡的是合适的器材,而并不一定是顶级的器材。
唯器材论者的选机理念:一定得选最好的机身,买就买高档次的镜头,什么“牛头”呀、“镜皇”呀、“旗舰”呀,能买的都给他买了。脚架用捷信、云台用雅佳,出门带包一定要用杜马克或者乐摄宝,拍照时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换两三次镜头,一副地道的专业腔,倍儿有面子!再来俩莱卡M7,看一个,用一个,二十四小时随身。周围的朋友不是用哈苏就是用利图,你要是用一佳能APS画幅DSLR,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你说这种规格的器材一套得花多少钱? (我觉得怎么也得十来万吧? )十万?那是机身钱!三十万起!你别嫌贵,还得预定!咱都花了十几万买机身了,也不在乎多花十几万买镜头!什么叫专业摄影发烧友,你知道吗?专业摄影发烧友就是什么器材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合适的!所以,我们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更骚!
如果以下10种情况中,8种以上与您相符,那您就有唯器材论的趋势,记得就此打住哦!
照片拍了不少,可是以砖墙和报纸居多(为了检验镜头的成像和机身的对焦/曝光精度);
器材买了不少,但是拿得出手的作品却不多;
泡论坛总是去“器材坛”而不是“作品坛”;
周围的朋友大多是“器材发烧友”;
1年之内更换2次以上的器材;
总觉得别人的器材比自己的好;
看别人的照片,首先关心的是用什么相机拍的;
看到大师的精品,总认为作品好是因为他们用的器材好;
一年花费在器材上的资金超过全年收入的50%;
目前拥有2套以上的器材,而且还想买更多的。
还是回到我们本身的话题,什么样的人需要升级器材?笔者认为,只有当器材限制了你的发挥,束缚了你的创意的时候,你才需要升级。这句话看上去很好理解,而事实上,如何判断器材是否对你的创作有负面影响才是问题的关键,你的心中有标准吗?
一张作品的产生,需要经历四个过程:创意、拍摄、后期和保存。
创意:即拍摄者在拍摄照片的初衷,拍摄时的想法,创作时的思考等;
拍摄:指整个拍摄过程中,包括选场景、布光线、构图等一系列的过程,直至按下快门;
后期:包括挑选图片、处理图片(包括裁剪、调色等)等一系列的后期操作,这种后期处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包括传统暗房和各类图像处理软件;
保存:其实如何保存取决于照片的用途,如果照片只是在互联网上交流,那用小尺寸的格式保存即可;而如果照片需要用于印刷,就要根据印刷的尺寸来选择合适的分辨率。当然,数码相机分辨率大小和本身像素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机只牵涉到拍摄和保存这两个部分,只有这两方面受到限制,才真正需要更换相机。而很多朋友并不理解这一点,往往把其他方面的问题也转加到相机身上,这这种不得要领的升级,进行多次,拍出来的照片还是那样。可怜了那些相机蒙受了不白之冤。为了让大家爱更容易地理解这一问题,笔者特意搜集了平时碰到的一些“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来解答大家的疑问。(这些案例都是根据真实情况改编而来,应该比较符合大家的实际情况)
笔者有一朋友,购买A80近2年时间,拍摄照片无数,从一开始什么都不懂的菜鸟,到最后能拍摄出像模像样的人像照片,虽然A80在成像质量和景深控制能力上问题较大,但是通过选择合适的背景和恰当的后期处理,出来的照片效果真不错!而且由于大部分照片只是在网上发布,对于最后保存图片的尺寸也并无太高要求。近日,这位朋友准备通过业余跟拍一些写真和婚庆增加一些额外收入,所以想要升级器材,最终选择了EOS 350D作为升级目标。
点评:对于这样的升级,笔者自然是举双手赞同。首先,用了A80已经2年了,各种功能早已熟悉,目前对拍摄照片也有自己的想法,第一个“创意”过程自然没有问题。而拍摄方面,大家都知道,小DC由于传感器尺寸的问题,在景深控制和成像质量上存在一定问题,虽然通过第三步“后期”是可以进行一定的改善,但是在第二步“拍摄”这一方面,显然是有所束缚。而导致这次升级最重要的缘故就是第四步“保存”,原先照片主要都用于在网上交流,而如果是拍摄写真和婚庆,主要的用途则变为打印输出和制作相册,因此A80在像素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大幅打印时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因此综合以上的因素,笔者认为这次升级是相当合理的。
升级建议:之所以升级EOS 350D,主要是考虑到这位朋友本身的经济能力和拍摄需要。由于只是业余拍摄,而且今后未必向这方面发展,此次只是尝试性的推广自己的作品,因此一开始面对的不太会是那些高端客户,所以器材的档次不用太高。其次在入门级产品中,EOS 350D的像素最高,因此最适合大画幅输出,而针对EOS 350D本身在色彩方面较为清淡的问题,由于这位朋友本身的后期处理能力较强,因此,可以通过后期来弥补。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了EOS 350D。
另一位朋友,去年11月购买的EOS 350D,主要用于一般拍摄,包括旅行照片、记录生活的照片和一些外拍活动,看到EOS 30D推出就想升级。当初购买EOS 350D+手柄,总共花费7100元,现在二手折旧卖掉,只能卖5000元左右,亏了大约2000元。并留下适马18-125mm镜头一枚。购买EOS 30D花费大约9400元,这样一出一进,总共多花了4400元左右。他升级的理由主要是:EOS 350D手感较弱以及EOS 30D效果好。
点评:我们再来按照上面4个方面来考察一下这次升级的合理性!
创意:主要用途是旅行照片、记录生活的照片和一些外拍活动,存在一定的创意过程,但大多不能算严谨的创作;
拍摄:手感不好是对拍摄的一个问题,但是当初既然选择购买,还不至于完全不能接受。
后期:关于出片效果的问题,尽管EOS 30D在JPEG算法上的确有明显改进,但是如果要说RAW格式的效果,两者应该相差不大,而且新版的DPP软件,可以让所有佳能的RAW格式的照片都使用“照片风格”算法。而笔者询问后得知,这位朋友根本没有使用过RAW格式进行拍摄,甚至大多数情况下都使用自动档拍摄。显然,是没有发挥350D的最佳性能,特别是后期制作这一部分没有做到位。
保存:都是800万像素的照片,成像质量也没有明显差别的情况下,保存更何格式都没有明显区别。
所以综合以上的因素考虑,只为了这一点点所谓的手感问题,多花4400元实在不值。
升级建议:不过笔者最后还是给了他一个升级建议,与其用这4400元升级机身,不如购买一些值得购买的配件来提升整体的拍摄效果。首先,针对他比较喜欢拍摄人像,笔者推荐他花了750元购买了一枚标头,装在EOS 350D上正好相当于80mm的焦距,而且拥有1.8的大光圈。使用后觉得效果要比适马18-125mm好得多。其次,花了2400元购买了430EX闪光灯,闪光效果比用内闪又上了一个档次。最后由于使用RAW格式拍摄,比较占用存储卡空间,因此了花了400元买了1张1G的存储卡,又花了800元购买了一个大嘴盘。这样总共花费750+2400+400+800=4350元,这样的升级可比单纯升级一个机身要划算得多了!
原本对拍照毫无兴趣的一个朋友,突然迷上的了拍人像,但是原本有的索尼W7虽然像素够高,但是景深控制能力不够,而我这位朋友特别喜欢浅景深的人像,虽然曾经试图通过Photoshop的镜头模糊滤镜来处理,但是最终还是在繁琐的操作面前放弃,决定升级器材。在对老婆大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加上承诺为老婆大人拍漂亮写真之后,终于获批资金5000元用于升级。原先准备升级的目标是富士S9500,而经过笔者分析,最后购买了D50单机+标头。
点评:从对拍照毫无兴趣,到痴迷拍人像,这位朋友在摄影的道路上可以说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所以这种升级还是值得鼓励的!毕竟,每个人都以应该有个爱好,要不生活多无趣啊!
升级建议:既然拍摄的题材只有人像,而且是那种虚化背景的人像,那S9500绝对不是最理想的选择,消费级DC哪怕焦距再长,光圈再大,在所谓的“虚化能力”(即浅景深)方面和传感器面积较大的DSLR相比还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而且DSLR可以更换镜头,今后想要扩展拍摄的题材,只要增添一两个镜头就可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然,索尼R1也是消费级中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价格要将近7000元,大大超过了预算。正巧D50近日刚刚降价,套机价格6350元,单机价格4650元。 当时提出的两套方案是在套机和单机+标头之间选择,最终由于标头的虚化能力较强,选择了后面一套方案。总共花了4650+800=5450元,和预算相比,超支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