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幅120拍风光,为什么宜用宾德67——排除法和比较法
在大中幅坛子里泡久了,经常会见到这样的问题:
“俺打算上套120,主要拍风光,请大侠们推荐一下用什么相机好?”
当初俺上120的时候,同样也问过这个问题。最后俺上的是宾德67,其间用了排除法和比较法。在这儿说说“上中幅120拍风光,为什么宜用宾德67”。
常见的120相机有:
1,勃朗尼卡645,6x6和6x7系列;
2,玛米亚645和RB/RZ67系列单反,M6和M7系列旁轴;
3,宾德645和6x7系列;
4,富士645,6x7,6x8和6x9系列旁轴,6x8系列单反;
5,康泰斯645系列;
6,哈苏6x6-500系列,645系列;
7,禄莱6x6-6000系列;
8,骑士612等系列;
9,林哈夫617等系列;
10,阿尔帕系列。
首先要声明的一点是:“使用任何一款120相机,配其任何一款镜头,都可以用来拍摄风光。”这里要谈的是哪一款更合适的问题。
第一部分:上中幅120拍风光,为什么宜用宾德67——排除法
问题1:旁轴还是单反?
拍摄风光,通常会涉及到:
1,使用偏振镜和中灰渐变!
2,使用长焦镜头;
3,需要严格而紧凑的构图;
4,有时要微距拍摄。
显然对于这些基本而关键的问题使用120旁轴相机都不容易得到解答。不妨可以作出如下结论:用120拍摄风光使单反比旁轴更方便——排除法之一。
问题2:哪种画幅?
比起135相机,这是个(大)中幅独有的问题。可为什么要上120呢?不就是要更大的底片吗?“底片面积才是硬道理”。
1,那就不要考虑645啦!首先,厂家对645的开发主要针对时装、人像快拍的要求,本身就是对画幅和方便性的妥协;而风光摄影对快拍和自动对焦等概念并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其次,你用了645、尝到120大底片的甜头以后,肯定迟早会惦记上6x7的——“为什么都用的是120胶卷,俺的底片就是比人家的小上一小半儿呢?”。再有,如果你不再使用135系统了,而以用4x5系统为主时,645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如果你还多少保留一些135的器材,上到120就应该直奔着更大的画幅去。最后,俺想说的是:都使用宽6厘米的120胶卷了,在长款比例合你习惯的情况下,就应该毫不妥协地冲着最大的底片面积去!
另外,有些645相机是竖式取景,拍摄横式取景占大多的风光照片多少也有些不便。而且,其实不少645系统在重量和便携性上的优势也并非极其明显,这个问题待会儿还会提到。
2,那6x6系统呢?主要有两个问题,首先是正方形构图和风光摄影。正方形的取景某种程度上讲的确方便了摄影师构图——你不用考虑竖式好还是横式好了,不用把相机颠过来倒过去了……可是人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呢?两个眼睛是怎么长的呢?人眼看到的景物是怎样的取景范围呢?……这方面不用多说了,不少从135过来的人开始时都不是太习惯从正方形的取景器去观察和拍摄风光,俺也是其中之一。6x6的篇幅拍摄人像和商业非常合适,拍摄一些中近风景和风景小品也同样;但是遇到大风光时,有时就稍有些勉为其难了,难怪看到不少好的风光片子都是用6x6拍的,但是后期还是做了剪裁——唉,那和645还有多少区别呢?……画幅比例是个实实在在的问题,跟每个人的个人习惯有很大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人的观察习惯8x10的比例,在120画幅中就是6x7。这一点一定要想好啊!毕竟6x6系统占据着120相机中多半最优秀的镜头,很诱惑人D。
其次一个问题是腰平取景。西老说过:“不用腰平就跟没用过120一样。”用6x6系统更不能不用腰平了!可是俺就是不习惯左右颠倒的取景啊!这有什么办法呢?俺就是希望/习惯肉眼看到的,就是取景器里的——取景器里的,就是肉眼看到的。当然,每个单反120都可以使用腰平取景器,只是用6x6的话,恐怕非用它不可了。
3,关于120宽幅。612和617等宽幅,并不代表最经典的画幅比例,也不适合全部风光题材。建议上4x5以上大幅的话,可以考虑配以此类宽幅后背,或是用作一套主打120系统的补充,不建议以此类机器为你最主要的120系统,尤其是出入中幅门时。
看来还就剩6x7最合适了——排除法之二。
问题3:哪套6x7系统?
1,勃朗尼卡6x7系统由于已经停产,早期的镜头拍摄风光的成像质量又颇有质疑,考虑时要慎重。
2,玛米亚RB/RZ 67系统体积庞大,重量可观,操作繁琐,其镜头拍摄风光的成像质量也有争议,考虑时要慎重。
3,不妨考虑一下宾德67吧,用它拍风光口碑还是很不错D——排除法之三。
第二部分:上中幅120拍风光,为什么宜用宾德67——比较法
问题1:宾德67系统太重了!……到底有多重,让俺们比较一下:
1,宾德67系统的“标准风光拍摄配置”:宾德67II机身带标准测光顶(1660g) + 45mm/F4 (485g) + 90mm/F2.8 (480g) + 200mm/F4 (795g),全套总重3420g。
2,哈苏503CW系统的“相应配置”:哈苏503CW机身(610g) + PM-45顶(360g) + A-12后背x 2 (850g) + CFI50mm/F4 (800g) + CFE80mm/F2.8 (510g) + CFE180mm/F4 (1075g),全套总重4205g (这里包括了两个后背)。
3,禄莱6001系统的“相应配置”:禄莱6001机身(1450g) + Distagon 50mm/F4 EL (840g) + Planar 80mm/F2.8 EL (590g) + Sonnar 150mm/F4 EL (890g),全套总重3770g (这里没包括后背和45顶)。
4,宾德645NII系统的“经典配置”:宾德645NII机身带标准测光顶(1280g) + 35mm/F3.5 (560g) + 45mm/F2.8 (475g) + 120mm/F4 Micro (735g) + 150mm/F2.8 (500g) + 300mm/F4 ED-IF (1480g),全套总重5030g。
5,尼康135系统的“典型风光拍摄配置”:尼康F5机身(1210g) + 尼康F100机身(785g) + AFS17-35mm/F2.8 (745g) + AFS28-70mm/F2.8 (935g) + AFS70-200mm/F2.8 VR (1430g),全套总重5105g。
这里举了两套6x6,一套645和一套135为例。至于玛米亚RB/RZ67系统和富士680系统的分量,俺这儿就不用说了。大家可以比较后自己得出一个结论。(别忘了宾德67系统的底片面积——最大的。)
问题2:宾德67系统块头儿太大了!……到底有多大,让俺们比较一下:
1,宾德67的机背宽x高:177mm x 150mm,机身厚度:91mm。
2,“大傻瓜”富士GA645wi的机背宽x高:166mm x 110mm,机身厚度:66mm。
3,玛米亚645AF的机背宽x高:153mm x 128mm,机身厚度:134mm。
4,宾德645NII的机背宽x高:150mm x 111mm,机身厚度:117mm。
5,尼康F3HP的机背宽x高:149mm x 102mm,机身厚度:69mm。
这里只举了“个头儿”比宾德67小的几种主要机型为例。大家可以比较后自己得出一个结论。(别忘了宾德67系统的底片面积——最大的。)
俺平时用乐摄宝的MINI TREKKER装整套宾德67系统;然而俺有一次偶然发现,俺的乐摄宝腰挎SIDELINE SHOOTER竟然能装下一台宾德67带90头,和一只45头,外挂一个不大的镜头套就能连200头也带上了!!(不过还真沉啊。)
问题3:宾德67系统不能换后背!
1,当初俺就想要不能换后背的120系统来拍风光!为什么?因为觉得没必要更换后背。拍摄风光俺几乎只用一种胶卷:RVP;一卷120拍10张,每次包围1、2张的话,一卷拍不了3、5个景别。有必要换来换去的吗?
2,不能更换后背胶卷平面平整有保障,几乎没有故障的可能,耐用性、可靠性极强,在野外作业也很方便。可更换的后背插片操作起来总还是麻烦,得有个好记性,还经常会遇到小毛病比如漏光、曝光什么的,在野外拍摄时折腾来折腾去的,肯定不如宾德67来得方便。
3,万一非要换后背了怎么办?没什么万一的,把机子里的卷儿倒出来,换上要换的卷不就结了?这样的情景你能遇到多少呢?想想一个哈苏或禄莱的后背多少钱吧,让俺们来算算帐:一个后背够你买几百个120胶卷的了,还不够你应付这样的情况吗?
问题4:宾德67系统的镜头不行!
俺用过的几款宾德67的镜头,总体感觉两个字儿:“锐”、“艳”——就是说风格硬朗,结像扎实,色彩饱和反差大,俺觉得这样的风格挺适合拍摄风光的。宾德67 的镜头一个个都做工精良,金属镜身十分皮实,瓦蓝的SMC镀膜看得人爽呆了,而且它们的成像表现都超过了俺的期待。
哈苏和禄莱的镜头应该比宾德67的好吧?不然卖那个价钱非被消协告上法庭不可。镜头也各有风格,不可盲目追求品牌。很多的风光摄影国际大师都用宾德67系统,坛子里也有不少各家镜头出的PP,看一看比一比就知道各一二了。说到底,就算你踩估宾德67的镜头,俺也不会跟你急——俺的片子在那儿呢。
问题5:宾德67系统的反光板震动问题!
俺只推荐购买和使用有反光板锁的宾德67,比如新款的6x7,67一代和67II。
拍风光要慢手,每次预升反光板是美德——花不了2秒钟的。这样,反光板回落是在胶片曝光之后——反光板的上升和回落都对胶片曝光时没有震动的影响。由于是焦平面快门,快门帘跑过时自然会有震动,这个的确比不了镜间快门;不过这种震动究竟有多大,就看你有多较真儿了。
风光摄影的特点:
1,多用广角镜头;
2,多用低速胶片,加偏振镜和中灰;
3,多用小光圈追求大景深;
4,多在早晚低光照,低日光角度时拍摄;
5,因此多长时间曝光。
广角镜头加长时间曝光,焦平面快门震动的影响无疑被最小化了。
问题6:宾德67系统的1/30秒的闪光同步速度太低了!
低是低了点,不过是数字上看起来低,使用起来,呵呵,其实没有什么关系。首先在影室里,大家都知道,闪光几乎是感光的唯一光源,其持续时间是1/1000秒左右,而拍摄对象的感光就在这1/1000秒里;你的相机快门多少没有所谓,1/2、1/8、1/30、1/60、1/250秒效果都是一样(别太慢就行)。影室其他杂光线通常没有或极弱,造型灯亮度比起闪光来也极弱,在闪光时还是关闭的。可以肯定的讲,使用较高功率(300W以上)的影室灯,用稍大的光圈拍摄时,1/30秒的闪光同步速度对拍摄效果毫无影响。(在影室里真正的问题其实是过大的反光板回落声音——当当当当当当当!)
其次,在户外自然光(以及其他现场光加闪光的)人像摄影时的它对闪光补光的影响才是最大的,不过专业一点的话这时候的补光通常由反光板或U2灯补光来实现——可以说在任何情况下,随机的闪光补光都不如这样补光的效果好。
最后,算算以前、看看以后有多少时候你需要高速同步,再做打算不迟。总的来讲,拍摄风光需要闪光的机会不是太多,俺就从来没用过。(记得上次和一个新手讲起这事儿,他还跟俺急;说什么“闪光同步太慢就是有问题,不然厂家干嘛都要做高速的,都吃饱了撑的?”看看,这都什么世道?)
第三部分:关于用宾德67拍风光的一些建议
1,系统配置建议:
A,一期配置:P67 + 55mm + 90mm + 200mm (二手九成新总价在11000-12000RMB上下)
B,二期配置:45mm + 300mm + 2x (二手九成新总价在8000-9000RMB上下)
注意可以把对焦屏换成裂像的。
这样就齐备了。2万块上下买一套6x7的120系统1机6头,在哈苏和禄莱那儿就别想了!
(注意45mm和300mm镜头滤镜口径都是82mm,55mm和200mm镜头滤镜口径都是77mm。)
2,为什么要不带测光顶的67(一代)呢?
首先,67(一代)的出品年代不象老的6x7那样久远,就在67II出来之前不久,是近10来年的事儿;它的型号也比较单一,不象6x7那样复杂、容易混淆。第二,它继承了6x7千锤百炼的风骨,“铁疙瘩一个”非常结实,而且都具备了反光板锁。其次,拍摄风光67的镜头素质配合RVP相得益彰,而RVP的曝光宽容度非常窄,也就1.5到2档,应当使用手持测光表以获得更准确的曝光数据,不要使用机内的测光表测光。(其实俺在使用135拍摄时也从来不相信机内测光表的读数,都用508测量,但俺用机内测光值来检查、核实508的测量结果。这样一来俺觉得有乐趣,二来冲出片片后从无一张曝光不妥,感觉愉悦。)记得一位坛子里的大侠说过:“使用120拍反转片了,还只用机内测光表测光,感觉有些不严肃”。再有,无论67还是67II来拍风光,都不适合手持拍摄,所以67II的A门此处并无用武之地。最后,67九成新的二手价格只有不到67II新品的一半。
综上所述,俺在这里断言:
1,用120拍风光就要用反转片!
2,用120拍风光就要架上三角架!
3,用120拍风光就要用手持测光表!
所以,67(一代)一个功能不少,一个功能也不多,整合好。
3,小声问一句:“想风光人像通吃,宾德67能拍人像吗?”
没什么不可以。注意把对焦屏换成裂像的。200mm镜头加上个+2的近摄镜可以拍到大脑袋。
4,俺的宾德67的配置:P67 + 45mm + 55-100mm + 200mm + 300mm + 2x
55-100mm使用率最高:平时有它加个200mm就够应付一阵子了。它的重量刚好是55mm和90mm单支的总和,当然优点是包括了75mm在内的诸多焦距。变焦镜头的好处就是在野外拍摄时受空间的局限较小,又免去了频繁换镜头的麻烦;它的缺点是95mm的滤镜口径,非上不可的高坚Cokin X-Pro系列的滤镜和附件价格不菲。
三角架用捷信201+曼孚图141RC。几款捷信的3D和球台都用过了,感觉捷信的云台不好使。架120相机,还是要用3D云台!快装板和俺的小架子通用:捷信1128+曼孚图486RC。
前几天有人要送俺一整套阿尔帕,算下来26万上下,可惜俺就是不喜欢咋办?平时拍个高楼大厦的往上斜着点儿挺好,符合人眼的透视效果,这叫“具有视觉冲击的构图张力”,要移轴干什么?拍风光想要前倾调整景深它又没有。当个摆设行,用起来忒麻烦,留着钱不如隔三差五的多去非洲safari几次不好吗?不过还是要一套M7,给135系统和宾德67填缝儿(M7的弟兄们不要拍俺啊)。在富士GA645wi和M7间犹豫了好一阵子,最后还是认了“底片面积才是硬道理”。一个43mm一个65mm,别的不要了,严肃的风光创作指不上,轻便倒是真的。都是6x7,一个6x7的3倍loupe就都搞定了,另一个5x的看135。
得了,掰开了揉碎了罗罗嗦嗦一大堆,其实不是想说宾德67怎么个好法,主要是想摆事实讲道理,找出比较适合风光拍摄的一款120相机。唉,俺想要的PENTAX 67III (宾德67三代)什么时候出呢?
相机这玩艺儿合适不合适喜欢不喜欢,跟个人习惯有很大关系。重申一下:“使用任何一款120相机,配其任何一款镜头,都可以用来拍摄风光。”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
handsomez 发表于 2005-02-14 09:37
好文做个记号慢慢看。
--------------------------------------------------------------------------------
rainmann 发表于 2005-02-14 09:53
好文,收藏
不过俺觉得P67还是太贵,现在先用KIEV88顶一段时间
--------------------------------------------------------------------------------
徐侠客 发表于 2005-02-14 11:09
好!好!好!
实在是佩服!!!
--------------------------------------------------------------------------------
rossi 发表于 2005-02-14 11:25
有理有据,好!
一直认为P67是好东西,可以轻松搞定从广角到长焦的全配,同样的配置换成哈苏价格翻番还要多,又是67的画幅,更符合人眼的视觉习惯,放大印刷裁剪少,能更有效的利用底片。
请教:141RC有人说支不住P67,楼主亲身感受如何?
--------------------------------------------------------------------------------
christian_g 发表于 2005-02-14 12:43
回rossi:多谢!
141RC肯定架得住,横拍绝对没问题,竖拍可能有的问题也不是141RC的错。
查一下714的帖子,以前讨论过云台脚架的问题。
--------------------------------------------------------------------------------
色而不淫 发表于 2005-02-14 13:43
好文章!跟俺当初想的差不多,不过楼主够厉害,竟然写得这么详细和有道理!佩服佩服!
小色携宾德67II+AE+45/4+55-100/4.5+165/2.8+300/4ED+2*+手柄+KIRK "L"支架,跺脚赞同楼主的观点!!!俺这一大堆,用一个乐摄宝的MINI TREKKER就装下了。
宾德67II唯一让俺头疼的就是快门震动(使用恰当的方法,可以消除至很很轻微。),和需要重型的脚架!
关于95MM口径的问题,俺买了一只B+W凯氏95MM CPL,再用67-95、82-95的转接环,UV镜全是B+W的MRC。为了配合165/2.8,俺刚刚整了一只卡尔-蔡司的67MM II号柔光镜。
呵呵,跟楼主有缘啊,俺也是另有一套马米亚M7II+43+65。
LOUPE是施奈德6*+宾德5.5*。
[色而不淫 编辑于 2005-02-14 13:47]
--------------------------------------------------------------------------------
深蓝色 发表于 2005-02-14 13:55
中毒了,做个记号先
--------------------------------------------------------------------------------
色而不淫 发表于 2005-02-14 13:58
为啥宾德不出一个万元级的40MM广角镜头呢???
--------------------------------------------------------------------------------
lyp21 发表于 2005-02-14 14:35
四千多元级别的45mmF4,就相当于是6X6的40mm,质量一点都不亚于哈苏的40mm,哈苏的经典是38mm,40mm是小妈生的。宾德还要更广的,有30mm的鱼眼。
--------------------------------------------------------------------------------
横刀小白 发表于 2005-02-14 16:54
其次一个问题是腰平取景。西老说过:“不用腰平就跟没用过120一样。”用6x6系统更不能不用腰平了!可是俺就是不习惯左右颠倒的取景啊!这有什么办法呢?俺就是希望/习惯肉眼看到的,就是取景器里的——取景器里的,就是肉眼看到的。当然,每个单反120都可以使用腰平取景器,只是用6x6的话,恐怕非用它不可了。
这段话不怎么科学吧?
你不想用腰平就用PME45或者PME90咯
还可以测光,测光表都省了
[横刀小白 编辑于 2005-02-14 16:56]
--------------------------------------------------------------------------------
zimu 发表于 2005-02-14 21:19
HEHE!
--------------------------------------------------------------------------------
liwei5528 发表于 2005-02-14 21:58
多谢楼主;俺也是用这个的。但朋友都用哈苏啊。在一起的时候感觉好象矮了别人一样。现在好了,有人支持了。
--------------------------------------------------------------------------------
竹一支 发表于 2005-02-14 23:12
请教两个问题
1,图片市场最喜欢哪种画幅?6*6还是645还是67?
2,楼主都配了什么滤镜,能否给个价格表?
--------------------------------------------------------------------------------
长乐 发表于 2005-02-14 23:22
楼主只要不认同6X6的哈苏和645的宾得,就很有可能上宾得67.
个人认为,只要习惯腰平取景,6X6的哈是首选
645更加方便.
--------------------------------------------------------------------------------
Maxxum 发表于 2005-02-14 23:33
楼主真能写,支持一下!
--------------------------------------------------------------------------------
决定性瞬间 发表于 2005-02-15 01:30
好文!俺先冒个泡,接着往下看。
从精神上支持这种长文,慢慢地看就是一种享受。
--------------------------------------------------------------------------------
christian_g 发表于 2005-02-15 08:48
都码了这么多字儿了,索性就把想说的说清楚,要写的写透了。
I 严肃而系统的中幅风光创作单反更合适,这基本上可以肯定下来。
II 哪种画幅,特别是6x7和6x6的争论,似乎是个较比永恒的话题。呵呵,俺是个农民,是个大老粗儿,论的理儿对是8对,大伙儿可表太挑——剔。
首先,取景和拍摄的第一步是人肉眼的观察:
人的肉眼——视觉景深较小。当俺们想突出人物或其他视觉中心的时候,可以通过使用大光圈来虚化背景和前景,以使被摄体更加立体化,更加引人注目。因为这是符合人肉眼观察的习惯的。
人的肉眼——视觉时滞在1/30和1/15之间。因此当俺们想要表达动态物体的实际感觉时,比如飘落的雪花或落叶时,使用1/30到1/15的快门速度便可以达到“动态”的视觉效果。因为这是符合人肉眼观察的习惯的。
人的肉眼——视觉景别通常是横式的长方形;当俺们观察细高的物体如瀑布、灯塔或站立的人体时,肉眼会“上下打量”,这时的视觉景别是竖式的长方形。采用长方形的构图,无论横式或竖式,都是符合和尊重人肉眼的观察习惯的。记得小时候外出画写生,用两手的食指和拇指搭成一个长方形的取景框取景也是同样的道理。
其次,包括杂志在内的大多数出版物是采用长方形的版面,这些视觉媒体也旨在符合人肉眼观察的习惯。至于图库的收纳标准,当然也回避不了这样的要求。
再有,俺想了解一下有多少目前用6x6的大侠是生来就只用正方形构图来拍摄风光的呢?“我是摆弄我爷爷的禄来双反长大的?”都从来没用过长方形胶片比如135拍过片儿拍过风光吗?俺想大多数可能还是用过的,只是现在觉得正方形构图更有魅力吧。这恐怕就是“建筑”大侠说的“民族喜好”。俺这辈子肯定是要用一阵子6x6的,主要是拍人物和纪实,不然会感觉有点遗憾。至于风光摄影,采用哪种实属个人喜好,见仁见智不可一味强求。
还有,6x7的画幅(P67: 55mmx70mm, M7: 56mmx69.5mm),是接近8:10比例的长方形,极其易于适应今后升级到大画幅的4x5,5x7或8x10画幅比例;另外从135过来的新人也极其容易从这个画幅比例上手。俺本人可能更喜欢“少一个手指头”(56mmx83mm)的6x9画幅,黄金分割嘛——无奈此规格没有成套的单反系统。
很有趣和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6x6系统都兼容645画幅(采用645后背),这是一种在画幅比例上的弥补和妥协,旨在顾全个别也许是不少竖式拍摄人像和横式拍摄风光的需要。不妨俺们反过来想一想,6x7系统完全可以兼容6x6画幅啊!!!比如,在P67快门帘儿后面和对焦屏上面加上简单的遮片,再增加一个过片选择按钮来控制过片曲柄的过片转动角度,就可以实现“真正”的6x6画幅(MF: Multi-Format 真正的多画幅)。这在机械上是完全可以简洁地实现的,但为什么各6x7造家都没有如此骑墙之举,来满足俺等如此的欲望呢?也许是行业规矩吧,井水不犯河水。不过想想,120是个性的天堂,与其施如此小技,倒不如埋下头来发展完善自己的6x7系统。
最后,要说的是:某些人“645节约胶卷,6x7浪费胶卷”的说法纯属一派胡言!!!(婚纱影楼小老板的心思不要用在此论坛讨论的中幅风光摄影中。)
III 关于的尺寸、分量问题,再来明确一下:
1 想要个儿大的、沉的,禄来6000玛米亚RB/RZ67是真的。走了大江南北,不管山高路远国内外各个景区都见有人扛P67上来的,但是要扛禄来6000外影,出门前还是要先进两个月健身房的——另外还要带上把大洋伞,你架不住禄来大头吃光吃的厉害啊。至于玛米亚RB/RZ67,敢把它老一大套鼓求上山的肯定是猛主。
2 至于哈苏500对宾德67,多数人误认为哈苏比宾德“小巧轻盈”。这儿再次批驳一下此误解。实际上哈苏“貌似小巧但绝不轻盈”。哈苏同级的镜头都极重,机身加上三两个后背,不加棱镜取景器也就和宾德67的机身一个分量甚至更重。“长的好看就是容易让人着迷”啊。
3 645整套出征的一点儿也不算轻,不信你细算算P645NII,M645AF和C645的整套分量和体积。现在的AF机子俺不熟,当年的P645一机一头45-85mm比宾德67的标配还沉,俺看了哈苏H1的标配指标,几和宾德67的标配持平。
又瞎码了一堆字儿??
坛子里真写的好的是“建筑”大侠,俺读他写的东西上瘾;每次他老浮出水面,俺都要跟着进来追读一番。下面引一段他老的话一块欣赏一下:
看了这么多争论,我也来讨论一下120的画幅问题
120胶片的规格是柯达制定的,和620的规格相似,120的规格一出来就在考虑66和69的画幅,那个时候的69机器最多,也就是俗称的大八张,以皮盒机为主,附带产生的66画幅较少,但这一画幅在路来的双反的魅力下红极一时,645是早就有了,不然胶片上的数字怎么会有645的张数而无69的表示?皮盒机时代,作为大八张一半画幅的645是小巧机器的代表,数量不算多,不属于主流。
67来源于美国,这个是在新的胶片规格兴起以后搞出来的(新胶片规格指的是810,57,45,取代原来的干板规格8寸,6寸,4寸片),也是季节加工水平提高以后才有可能出现,也是柯达第一个制定67标准,将其用在超级格拉菲上,linhof随后跟进,虽然只有日本生产了67的单反,但这个规格实际上是柯达为了照顾45的比例,和相纸的放大效率而产生的,和日本没有什么关系
真正的日本货色是68,这是fuji异想天开的结果,完全就是迁就习惯了135的人们,但这一规格实际上是没有别的厂家支持的。
挑开表面的东西来看看实际的画幅。
645实际尺寸是56*42.5
66是56*56
67比较复杂,标准的67是linhof和柯达坚持的56*72的标准,但这个标准对机械加工要求太高,日本的厂家大多缩水到56*68,这样可以留出较多的胶片边缘来用于机械的容差
68实际大小是56*75
69是56*82
从实际上来看,每一个标准都有它的理由,别骂fuji的68,它不过是给日本偷工减料的67一点补足,只不过不再好意思叫做67罢了,69这个传统而古老的比例似乎更以该叫做68才对
画幅的比例各有各的喜好,66的画幅说起来是最不理想的,它的制定完全没有考虑过视觉上的问题,只是一个胶片的利用率就简单得被决定下来,但实际上他非常符合东方的审美要求,近几年来哈苏路来用得好的东方人比西方人多得多,这个画幅比任何一种都稳定均衡,非常符合东方审美的四平八稳的要求,图案化,平透视的效果也是66最擅长的,也是东方美学体系最大的特点,喜欢66不是错,也不意味着比谁高明。民族喜好罢了
67的构图也不尽完美,它也是一个妥协的结果,他的改变是另一个极端,适应相纸,相对而言,67的构图能满足66的稳定,而又添加对透视的水平方向的表现延伸,是一个也很平衡的画幅,适应相纸也意味着适应印刷的比例,他在120种最后成为主流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68不值得一说,69和135的制定初衷基本差不多,但实际上使用却有不同,69的片子大多应用于风景等用途,横向时感觉还不错,但竖构图时却往往感觉太长了点,而135大多应用于拍人,相对感觉没有那么明显,因此69这个画幅实际上很早就被工业界放弃掉了,作为次要的保留画幅少量生产。
摄影的视觉研究到现在,发现没有哪一种画幅能满足人眼的所有要求,于是根据视觉的特点,可变宽度的画幅出现了,这就是胶片的终极规格aps,本来这个规格是个了不起的创举,可惜诞生太晚,生不逢时,数码迅速地将它变成一个浪花上的小泡沫。而专业用途中适合的,并且已经在应用的就是长寿的120了,120现在集中在645,66,67,612,617这几个方面发展,并且开始有能够统一变化的机器出现,645的热潮主要在于相机的小型化的逆潮,对645感兴趣的都是满意135的但不满意135胶片质量的,大一倍的面积和差不多的性能足以满足这部分要求,数码化平台中这一部分比较适合较高级的技术承载,成为高端的平台。66的喜好是个历史和民族喜好问题,67是商业主流,612是个夹缝中的产物,它也是一个胶卷利用的妥协方案,617是另一种视觉的极限,这个正在成为热点
对于画幅,我觉得不要轻易否定,每一种都留有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传世佳作,只要你喜欢,就尽量去挖掘它,摄影是乐趣的源泉,挖掘它就是挖掘快乐。
此言平和中肯,以德服人,言中透着对6x7的偏好。
--------------------------------------------------------------------------------
色而不淫 发表于 2005-02-15 10:30
lyp21
泡菜
帖数:453-28
图数:0/6-0
字数:109K-1K
注册:2000年09月 四千多元级别的45mmF4,就相当于是6X6的40mm,质量一点都不亚于哈苏的40mm,哈苏的经典是38mm,40mm是小妈生的。宾德还要更广的,有30mm的鱼眼。
+++++++++++++++++++++++++++++++++++++++++++++++++++++++++++++++++++++++++++
在对比了马米亚RZ67的50L(可不是RB哦,这只RZ的卖¥10500,带浮动对焦),和马米亚M7II的43镜头之后,俺感觉俺这套宾德系统最大的软肋就是在这只45/4啊!!!毕竟他只有¥5000不到,俺倒是希望他能整到8千-1万,加上浮动对焦,吧焦距扩大到40MM。当然,他已经足够好了。上面提到的那2只马米亚镜头,可都是丝毫不输哈苏的东西啊!!!
--------------------------------------------------------------------------------
eyoung 发表于 2005-02-15 11:07
不支持不行!!看的过瘾!!
--------------------------------------------------------------------------------
christian_g 发表于 2005-02-15 12:20
回色而不淫兄:
暗号儿全对上了,有缘啊。
45和165都是好头,45尤其如此,和当年的镜皇老55可以说是宾德67里面的最好的头了,好好用吧,别琢磨别的了 我上200主要是想配二倍镜把焦距拉开。
老话道,“色字当头一把$”,想要“色而不银”,看来也是上宾德67的一个理由啊!
回横刀小白:
是有点儿不科学,不过“用哈苏禄来了,还不用腰平,有点儿太那个了吧”的观点不是我的啊!要我上哈苏禄来,我估计还是会顶住巨大的压力,上45顶的。
回竹一枝:
国内情况不知,这边负片直接卖“画儿”,反转片没大所谓。
95的有1B,UV-MC,PL各一只,都是保谷的,随镜带的不算钱。77和82的UV-MC和CPL也都是保谷的,花不了多少钱;有宾德的SMC在那儿挡着呢,也用不着太好的。77的和我的Nikon 20-35mm,85mm和80-200mm的多镜通用。高坚的P系中灰渐变1、2、3档是全的,外加81A和ND4;X系只一个2级中灰渐变。总共要差不多两千人刀。
--------------------------------------------------------------------------------
色而不淫 发表于 2005-02-15 13:05
腰平?宾德67II有折叠腰平和放大腰平取景器另售啊——俺就买了一只折叠腰平,¥1480,以利于低角度拍摄。俺还整了一只KIRK的“L”支架,彻底解决宾德67II的竖拍问题。
christian_g 兄:真是十分有缘啊,俺手上也有20-35+85+80-200啊!!!再次握手!!!
--------------------------------------------------------------------------------
无心快语 发表于 2005-02-15 13:34
兄弟你真能整,一点不输“建筑”!啥时能把影室灯给我整好啊?
--------------------------------------------------------------------------------
色而不淫 发表于 2005-02-15 13:41
干说没劲儿,小色来配个图吧:
--------------------------------------------------------------------------------
jay_cand 发表于 2005-02-15 14:55
怎么没早写这么个帖? 不过, 估计早看到, 该不上的还是不上.
俺的55/4到手了, 刚又搞了个165/4 LS. 老兄这个大帖不写上这到1/500秒同步的LS头, 还让人以为P67拿1/30S的同步就没办法了呢.
另外, 我个人强烈不建议用曼幅图的快装板系统, ARCA式样的快装板在我看来是必须的. 国产NB-1也不贵嘛, 比曼幅图总是强太多了.
LOUPE咱有三个, Mamiya 6X7三倍的看中幅, 蔡斯T* 5X看135, 施耐德10X看细节.
--------------------------------------------------------------------------------
色而不淫 发表于 2005-02-15 15:00
LOUPE咱有三个, Mamiya 6X7三倍的看中幅, 蔡斯T* 5X看135, 施耐德10X看细节.
+++++++++++++++++++++++++++++++++++++++++
NND,比俺还FB!!!那个马米亚6*7是否可以完整的看6*7底片,几钱?
另外, 我个人强烈不建议用曼幅图的快装板系统, ARCA式样的快装板在我看来是必须的. 国产NB-1也不贵嘛, 比曼幅图总是强太多了.
+++++++++++++++++++++++++++++++++++++++++
如果用满腹图141之类的云台架67II,简直是开玩笑啊!强烈推荐NB-1,再加KIRK的“L”支架,完美的组合啊!!!
[色而不淫 编辑于 2005-02-15 15:02]
--------------------------------------------------------------------------------
小赖子! 发表于 2005-02-15 15:31
好文!也正在为上120犯愁,起初看中了P645,但是又嫌她面积小了,都上120了,就是不满意135的图片质量,何必不把底片再弄大点呢?6×6是不考虑的,因为我觉得自己不能驾驭她,而且哈苏和禄来又是极昂贵的,实在想体验的话,还可以用我的海鸥双反,^_^。最后将目光放在了6×7上,P67II和M7II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喜欢M7II的轻盈和高素质,不满她的视差以及长焦上的缺陷,喜欢P67II的画质和系统的全面,广角、长焦、微距一个都不少,但是她的重量(倒不是说机器本身的重量,而是众人所说的必须配上一个重型的脚架。其实按照她的重量,再看脚架承重的数据,就是捷信的1系应该也不会成为问题的啊?)以及众人描述的快门震动又让我望而却步。
--------------------------------------------------------------------------------
leee 发表于 2005-02-15 16:11
看了你的文字,顺便把你别的帖子看了下。 感受是:很务实的一个人。可以交流下:你有msn没? 昨天晚上pentax 67 借回来。 快门按下后,怎么没有快门声?
我把相机拆开看了看,快门根本没走动。是否是电池的原因?
你还是把MAMIYA rz67的重量列上比较好,我一直关注rz 67IID
[leee 编辑于 2005-02-15 16:15]
--------------------------------------------------------------------------------
王老虎 发表于 2005-02-15 18:01
楼主写了这么多,为何不配两张片片,这样看起来就更加爽了,毒性也更重!!!
--------------------------------------------------------------------------------
浅草 发表于 2005-02-15 18:38
请问P67用捷信1227够吗?
--------------------------------------------------------------------------------
zephyrus 发表于 2005-02-15 18:38
看看文章,似乎拍风光没有道理不用P67,呵呵。看看下面这篇老文章。
http://www.cameraunion.net/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29298
--------------------------------------------------------------------------------
色而不淫 发表于 2005-02-15 18:48
浅草
泡菜
帖数:38-0
图数:0/5-0
字数:2K-0K
注册:2004年04月 请问P67用捷信1227够吗?
————————————————————
这个问题回答过N遍了!
如果不用300/4ED或者要求不是超高的话,够了!
--------------------------------------------------------------------------------
王川的马甲 发表于 2005-02-15 20:38
好文章!写的很详细也很全面!俺正为是上120系统与上4×5系统而发愁呢,非常感谢楼主所做的工作!祝楼主新年愉快!鸡年大吉!!!
更期望能有幸早日见到楼主的精彩大作!
--------------------------------------------------------------------------------
skh 发表于 2005-02-15 21:31
请问小色资深:你将全套P67放入mini traker包内,一共有多重?此包负重够吗?
--------------------------------------------------------------------------------
南人老狗 发表于 2005-02-15 22:56
说的好!顶!
--------------------------------------------------------------------------------
ShootingFans 发表于 2005-02-15 23:26
上禄莱双反吧,2.8F,器材中的艺术品,而且光学素质相当不错,80/2.8的固定头,断了换头的念想,仔细斟酌,然后按下快门。
--------------------------------------------------------------------------------
风之少年 发表于 2005-02-16 01:05
或者上X-PAN吧!包你不会后悔!
--------------------------------------------------------------------------------
onweer 发表于 2005-02-16 06:24
一篇好文 !!! 因为看完后,我就再也不想上中大幅了。
本来还想上645以圆中幅的梦,可这么一步一步地走到67去了,谁能受得了?!
多谢楼主!
--------------------------------------------------------------------------------
banditlj 发表于 2005-02-16 08:05
分析的不错,我毒发的时侯脑子里也一个劲的盘算类似的东西
--------------------------------------------------------------------------------
hainan1988 发表于 2005-02-16 08:13
真长。
--------------------------------------------------------------------------------
rzn 发表于 2005-02-16 10:06
请问什么地方能配到宾得67裂像取景器。
--------------------------------------------------------------------------------
christian_g 发表于 2005-02-16 10:36
回色而不淫兄:
这回真的全都对上了! 俺在Nikon系统中只保留一套77mm和52mm的滤镜就行了。腰平很有用,除了更象使120相机以外 ,可以弥补P67眼平非100%取景的缺陷,另外风光摄影时也不太用竖式。
回无老大 :
您不在D70那儿窝着,还时不常来大中幅这儿转转?别太急,俺也找人呢,到时候还得电话操控。十好几样东西,也不能让老爸老妈给拾倒吧。
回jay_cand:
9494。老无的90/2.8镜间头俺见过,是好头!(当loupe更好,谁的也比不过 !)
俺和老无商量了,以后这么干:上那套家庭影室套装,拿D70加AFD85/1.4先扫射,等MM感觉上来了,这边拍的也有激情了,灯光也布的比较熟了,用架好在一边儿的P67+90或200捏两张大的。小闪光灯不就是没造型灯吗?有数码在还怕啥?——布光、测光全搞定,全当宝丽来后背儿了。数码片儿放到12-16寸没问题,还可以PS编辑文字,做杂志册没更好的了;P67的则放到30寸以上,还省的磨皮儿、加柔什么的了。
看来俺再用141RC架P67迟早会让弟兄们拍死的。俺的问题主要是非要用3D云台架P67。P67机底有个定位孔儿,如果快装板上有相应的定位螺丝就好了。(安维尔的快装板上就有,小声问一句:NB1快装板儿上有吗?)如果能两点定位,竖拍就一点儿问题没有了。俺平时架P67+55-100这么干:取景——收一下焦距(弥补眼平取景的视差)——升反光板——左手食指和拇指按住棱镜取景器的三角顶,右手按快门儿(食指第一指关节竖起)。没出过问题——俺以前当过兵,还是打靶模范,屏这口气还是容易D。不过还是不要再提141RC的好,以免误人子弟。
回leee兄:
玛米亚RZ67的分量好算:套机2.5kg,广角和中长焦每只基本都是1kg——这样一机二背三头正好5kg,再往外各扩一只头总共差不多8kg。玛米亚RZ67主要是前后太长,装包儿不好腾地儿不好装;没抓没挠儿的,总得“抱进抱出”,跟抱孩子似的,不太方便。
玛米亚RZ67是好机器,真是好机器。俺认为室内更佳。指着它吃饭的天下太多了:产品不说了,配REALA拍人像的大师就很多。带她出门慎重点儿。
打开后盖儿再按快门试试。可能好像还要个小卡子什么的似的。上了胶卷再按快门绝对没有问题,可惜您那儿可能没有两块钱一卷的乐凯过期卷可以拿来练手。
俺从没QQ过,很农民啊!不过俺这儿下班了,您那儿也都睡觉了。Christian_gu@yahoo.com。互相学习吧。(俺打英文比中文快。)
回zephyrus:
向前辈致敬。
回rzn:
那儿都有。五百到六百一块儿。
--------------------------------------------------------------------------------
雨过天街 发表于 2005-02-16 11:18
P67之所以比Mamiya薄,主要还是不能换背。
--------------------------------------------------------------------------------
fm3a 发表于 2005-02-16 11:28
我从精神上支持你
--------------------------------------------------------------------------------
jay_cand 发表于 2005-02-16 11:30
看来以后拍人要先用数码, 再用中幅, 也许效果会有不同. 上次是反着来的, 开始的中幅虽然认真, 但确实有点严肃.
刚刚拍了个二手KIRK L支架, 140刀, 好贵啊. 不过这东西也坏不了, 便宜一分是一分吧. 俺现在是: 一期工程: P67II + 55/4 + 165/4LS + KIRK L, 二期: 105/2.4 (300/4待定, 2X待定). 45MM俺是不打算搞了, 除非哪一天要出掉M7的43头. 另外, 俺的67II来的时候就是网格屏, 看着挺好的, 就它用着吧.
色兄, Mamiya那个3X是专门为6X7设计的, 怎么能看不到全幅? 它还有个3.5X的是6X6的, 那个看不了6X7的全幅, 缺角. 现在这东西又长了点, 200美刀了.
您老要求P67的45跟M7的43拼, 这不是要P的老命吗? M7这旁轴吃的就是广角的饭, 您再把它的顶梁柱子拆了, 叫它怎么活啊. 不过, 别说P了, 有一家算一家, 敢用单反头来叫这个板的有谁啊? 所以, 实实在在地, 象咱就上P的55头, 把43留给M7玩去吧.
--------------------------------------------------------------------------------
徐侠客 发表于 2005-02-16 11:33
rzn:
真巧,我也是合肥的。
我用的是P67II,因为我是近视眼,标配的微棱聚焦屏用着很不习惯,所以就寄回广州锐意换了一块裂像屏,微棱屏给他了又加了二百元。我想如果P67II和P67的取景器可以互换的话,那么二者聚焦屏的尺寸应该是一样的。
广州锐意P67Ⅱ聚焦屏的价格565:
http://www.ruiyicamera.com/list.php?brand_name=宾得
--------------------------------------------------------------------------------
达芬奇五世 发表于 2005-02-16 11:44
CHRISTIAN G兄,写的真专业,看后长不少见识
--------------------------------------------------------------------------------
christian_g 发表于 2005-02-16 12:39
多谢雨过天街:
我马上把“P67之所以比Mamiya薄,主要还是不能换背。”加到宾德不换后背的优点中去。
俺写这篇是想降温的,不是想升温D。就是说,给在120门外溜达来溜达去,时不常儿往里瞄一眼的新手儿们一个冷静冷静的理由先,没点火儿的14。
眼下的120和20几年前的135时代一样,虽然远不完善,却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家个色鲜明,不象今天的135,思想已经全都大同。
跑跑题:
话说回来,最近俺也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要不然也不会抽冷子的使劲儿码字儿玩儿。
原因是开始烧120旁轴了——想找个轻便的120旁轴爬山野营度假采风拍风光用,填P67和Nikon的缝儿。
——P67:爬山扛不动(别家的整套单反系统一样);Nikon:不拿它拍风光了。
富士GA645wi,M6和M7之间转悠很久了,现在只能说基本定下来上全新的M6+50mm+75mm!!!!!理由如下:
1,弥补没用过6x6方构图的遗憾,慕名经典一把;
2,50mm是120旁轴儿中不用外接取景器的最广的广角镜,当然也最大利用了取景器;
3,双58mm口径镜头,买3只同样的PL,一镜一只,另外一只手持旋转定位;
4,轻,实在是轻,非常的轻,极省地儿;
5,其他还有些杂七麻八儿的,比如取景器清净,没有那么多杂框儿杂边儿的;机身外形铭牌儿低调,不显山不露水儿,“大象无形,沉静如歌”,较比符合性格,等等。
富士GA645wi的优点有:全自动,连跳出式闪光灯都有(可以引闪拍环境人像),电子半档光圈和半档快门!手动电子定距离,平时用F16或急了用F22加超景深距离拍风光,还能自动对焦快拍,52mm口径!!!——俺所有的Nikon系52mm滤镜(PL,加柔,近摄,黑白的,????......连CC20R,20Y都有)都能用,轻小,数据打印记录。缺点有:645画幅!竖式,塑料壳壳。
M7。说老实话,已经进了机身了,想出,也不知道4000多有没有人要。(哈苏涨的这么疯,应该还好吧?)优点:1,加65mm,绝配。=32mm/135,风光加纪实的最佳视角。2,加43mm,不多说了,看看玛米亚网站那个老头儿只用M7+43mm一年拍的PP吧。缺点:上述M6的优点反之。特别是43mm的那个小骨朵-取景器,使M7有时很难装到包里。
B645RF不考虑,富士690/65mm——1500g,巨大。
????
脑子很乱,请大家帮忙儿出出主意吧。
临末了,还是一起阅读一下“建筑”的一段语录:
p67的快门的设计是这样的,由于巨大的反光镜的运动不可避免的带来
巨大的震动,潘太克斯刻意加快了反光镜的运动速度,不信可以把它和
RB做个比较,等反光镜的第一个震动尖峰过去时开快门曝光,所以严格
的说P67的机震并不象它的噪音一样大,它的快门可能是最大的幕帘式
快门了吧,它的设计也用了一个小技巧,前帘设计的很轻很薄,由于朝
向机身内部,不易被接触,所以也不易损坏,后帘的设计就比前帘厚了
近3倍,它的运动也算平稳,只有撞击的瞬间才有较大震动,这时曝光已
经完成,没有影响了。国外专门作过试验,结果表明P67的拍摄时的有效
震动其实和哈苏500系列差不多,而且还略低一点。我的实拍感觉照片出
来受震动的的确不多。要注意的是,67的镜头景深特别浅,比同样视角
的135镜头要浅近3档光圈,加上对焦屏比较暗,对焦一定要小心。听说
配合67二代的新对焦屏比较亮,我正在考虑是不是去换一块。
--------------------------------------------------------------------------------
色而不淫 发表于 2005-02-16 12:47
jay_cand兄:俺的那个“L”支架石请马编辑从美国买的新的,综合算下来大概是167美刀。
Mamiya那个3X在哪儿买的?透漏一下嘛!如果买得到,俺准备把那个宾德5.5*给卖了(只能看645)!
--------------------------------------------------------------------------------
jay_cand 发表于 2005-02-16 12:59
俺是B&H买的啊, 这东西要么B&H, 要么Adorama, 价钱基本差不多. 俺以前有个帖子是专门聊Loupe的.
俺的L还得付运费和加拿大的税, 搞下来肯定不只$167了, 但新的$159, 要加的费用更高...
--------------------------------------------------------------------------------
关兼常 发表于 2005-02-16 13:11
色而不淫,那个“L”支架到手了??,老哥怎么也不E通知兄弟一声涅?
--------------------------------------------------------------------------------
Rolleica-禄徕客 发表于 2005-02-16 13:26
两个字: 精辟!
--------------------------------------------------------------------------------
ncddll 发表于 2005-02-16 13:28
现在普通照相机所使用的感光材料分为胶卷和胶片两种形态。胶卷即卷状条形胶片,最为常用的是被称为135胶卷的35毫米宽的带齿孔胶片,有可以拍摄24×36mm规格底片24幅或36幅两种规格,更长的通称盘装胶片,一般用于电影摄影,用于照相机时需要裁装;更短一些的可拍12张底片,一般为样品胶卷。135胶卷用于135相机,以拍摄24×36mm的标准尺寸底片。但它也可以用于使用120胶卷的某些中画幅照相机,以拍摄如24×54mm、24×65mm等宽片幅的底片。135相机中也有可以拍摄宽片幅的品种,如摇头相机、旋转相机及象哈苏Xpan的那种宽画幅135相机,普通135小型相机中的“全景”模式则是通过遮板在135胶卷上拍摄出13×36mm的窄幅底片。120胶卷是宽度为60mm的卷装胶片,它用一层不透光的黑纸使胶卷避光,它应用于各种形式的120相机上,拍摄的画幅(底片尺寸)依所用相机的规格而定。在645相机中可拍摄15或16张底片;于6×6相机上可拍12张底片,用在6×7相机中能拍摄10张底片,6×9相机可拍8张、6×12相机拍6张,6×17相机拍4张,6×24相机拍2张,用于使用120胶卷的旋转相机时,最少可拍摄1张底片。220胶卷是120的派生型号,它的长度比120胶卷长一倍,用法与120胶卷相同。120及220胶卷除适用于中画幅相机之外,还可以用于能够装用120或220卷片后背的大画幅照相机。
APS胶卷是一种比135胶卷更小(窄)的胶卷,其APS为先进摄影系统(Advanced Photo System)之意。APS胶卷在用于(只能用于)小型的APS照相机时,一般可以拍摄16.7×30.2mm、16.7×25.1mm、10.1×30.2三种规格的底片。由于胶卷及照相机的体积甚小,因此它们是一种主要用于旅游和家庭生活摄影的产品。
目前常见数码单反相机主要有三种尺寸规格的影像传感器(Image Sensor,包括CCD和CMOS),称之为全画幅(或全尺寸)、APS画幅、4/3画幅。
全画幅就是说影像传感器规格与135相机胶片尺寸完全一样,即36mm×24mm,对应的镜头特性不变。全画幅影像传感器成本较高,一般只用在最高级别的数码单反相机中。
所谓的APS画幅在数码单反相机中不是一个严格的尺寸,影像传感器大约为全画幅50%、接近APS胶片尺寸的多种规格都被称为APS画幅。在镜头焦距效果上,它们根据实际影像传感器尺寸大小要在135相机镜头焦距的基础上乘以一个系数进行换算,系数为1.4、1.5、1.6等。例如135相机28mm镜头在1.6×的数码相机上就相当于135相机45mm镜头的成像效果,广角镜头变成了标准镜头。
4/3画幅即CCD对角线为4/3英寸,规格为18mm×13.5mm,比APS尺寸还要小很多,但是比消费型数码相机的最大CCD(2/3英寸)的面积大4倍。因此,4/3画幅的相机成本大幅降低,不过已经不能利用传统135相机镜头,需要重新开发小尺寸、低成本镜头。
--------------------------------------------------------------------------------
色而不淫 发表于 2005-02-16 13:34
关兼常兄:俺昨天把钱汇给马编辑了,大概明后天东西到手,然后就是寄给你们三位!
综合下来,大概是¥1385的样子!
--------------------------------------------------------------------------------
祝逸之 发表于 2005-02-16 14:28
christian_g兄:
建筑语:“要注意的是,67的镜头景深特别浅,比同样视角
的135镜头要浅近3档光圈,加上对焦屏比较暗,对焦一定要小心。听说
配合67二代的新对焦屏比较亮…………………………”
这段话怎么理解,是镜头设计的原因吗,是不是说要用更小的光圈实现大景深?67的镜头和别的120机子的镜头,相同光圈精深相差多少,有个大概的概念吗?
--------------------------------------------------------------------------------
liyong55 发表于 2005-02-16 15:56
楼主概括太全面啦。俺手头紧张,现准备上二手玩一把67的感觉!呵呵!!!
--------------------------------------------------------------------------------
jyg 发表于 2005-02-16 16:34
真是2005的一大毒贴!连中毒的步骤都指导得非常具体!
本不打算在2005再进新机的,这下也犹豫了。P67一直关注,真是好东东,年前还向好友极力推荐进了P645。虽用过RB67,可我对67的画幅一直找不到感觉,既然是拍风光,从来认为是方画幅或者超宽画幅比较好表现一些。现在再看看我D70出的2:3的片子,好像也不那么顺眼了,尤其是竖片,太长了。现在真是有些糊涂了。
--------------------------------------------------------------------------------
莎翁情史 发表于 2005-02-16 16:54
楼主明显是在下毒
我原来也是想上P67的,但把机子放在手上后,就发现真在是太重了,呵呵...
还是上个M645机身用接环上P6镜头好玩,呵呵.
--------------------------------------------------------------------------------
唱歌的猫 发表于 2005-02-16 17:05
哈哈~~!小猫刚出手了一套p67-2加2个头,主因不是机器不好,是小猫不主拍风光,问了不少用过这套机子的朋友,都说没有后悔过,良好的性价比,方便的操作,比135大4.4倍的底片...
不过,现在好象涨价了!
--------------------------------------------------------------------------------
highmax 发表于 2005-02-16 18:44
好贴阿,我正有此疑问呢,你就给排除比较了
--------------------------------------------------------------------------------
BTIGER 发表于 2005-02-16 21:36
嘿嘿,俺当初也是列表比较了ROLLEI6008、HASS503、PENTAX67II各个系统之后作出的决定-选择PENTAX67II。MAMIYA7没有列入比较范围,因为它几乎没有可用的200mm以上的镜头,而俺以风光为主,没有长焦镜头是不行的。
感觉买PENTAX 67II一定要买AE取景器,有了它实在是方便的很,而且测光精度和很高。
--------------------------------------------------------------------------------
杨文奇 发表于 2005-02-16 21:45
呵呵。楼主的帖子好毒啊,正打算在2005年上一套宾德67,恰又赶上这个毒帖,不知又要有多少人受“毒害”啊,呵呵,二手的67肯定一路飚升了,我5555555
--------------------------------------------------------------------------------
版本 发表于 2005-02-17 00:17
有理有据的帖子,俺的P6X7平时少用,几次想出掉都没舍得,尤其喜欢它的色彩还原(部分偏色的老头除外),俺96年就开始用Contax,感觉P6X7的色彩也是很不错的。
俺有45,75,90的头,感觉75和另外2个头靠得太近,想用它交换200或者165的头,有谁愿意?
http://exchange.xitek.com/showexchange.php?ex_threadid=55554
--------------------------------------------------------------------------------
Maxxum 发表于 2005-02-17 00:28
色而不淫,
借机跟你说一声,快装板已经在15日通过EMS寄出,估计2天之后你应该能收到。
[Maxxum 编辑于 2005-02-17 00:29]
--------------------------------------------------------------------------------
christian_g 发表于 2005-02-17 09:06
严正声明一下:本贴初衷旨在救人,非在害人也!与其他毒贴如有雷同之处,纯属偶然。
时下哈苏正疯狂地涨,变态地涨,畸形地涨;现在毒发哈苏必定要造成心灵的扭曲。或是在倾囊买下禄来一机三头之后四处借钱去买两千多块的遮光罩儿,也无疑会对脆弱的灵魂造成巨大的伤害。倘若外出亮骚未果,反被PPMM白眼道:“你这是什么呀?瞧我们公司那某某用的SONY数码相机,那才叫牛!”或被懂道儿的PPMM撇嘴道:“一机三头儿就出来混啊,还差点儿吧!”定力差点儿的,非背过气去不可。
回祝逸之兄:
这里详细解答一下您关于中幅相机镜头的景深问题:
一,在镜头同指标(最大光圈,视角等)的情况下,中幅相机镜头的景深就是比135镜头小的多,不光宾德67的镜头如此,其他各家的都是一样。原理此不赘述,简单想一下像距变大都会引起景深变小的。
二,不错,想要用120镜头获得相同135的景深,必然要用更小的镜头光圈。实际上,中幅镜头小景深(都是相对135而言的,下同)有两方面的影响:取景和拍摄。
三,中幅镜头小景深对广角的影响:
先是取景对焦。由于广角镜头景深总是较大,取景范围也大——反差丰富,对焦的感觉和135没有什么两样。
摄影时调节相机主要在4个方面:
1,焦距;
2,距离;
3,光圈;
4,快门速度(实际上应是快门时间)。
首先根据所需的景别选择焦距,这没的说。光圈和快门决定曝光量,而光圈和距离有与景深相关。
这里说一下俺的一些习惯。风光摄影广角段俺通常(99%的情况)使用超景深。以使用富士GA645wi(645规格的120,45mm/F4富士龙镜头,最小光圈F22)拍摄风光为例,俺会固定使用F22的光圈,对焦距离固定在2米,这样从1米到无穷远都是清晰的,这就是超景深的一例。
可实际上俺从来不使用镜头的最小光圈,因为任何镜头在最小光圈时成像都有下降,因此俺使倒数第二小的光圈,除非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才用最小光圈。又以使用富士GA645wi为例,俺实际上会固定使用F16的光圈,对焦距离固定在3米,这样从1.5米到无穷远都是清晰的,这就是超景深的又一例。
为什么要以使用富士GA645wi为例?因为对它最大的抱怨莫过是手动对焦的不习惯。从超景深的使用不难看出,拍摄风光你其实并不需要调节对焦距离和光圈!!!只需要调快门就行了!!!对富士GA645wi而言,就是固定对焦距离和光圈,只调快门速度。对宾德67一样,只需要用测光表测一下曝光时间(“用快门速度找光圈”)就行了。
超景深实际是在照顾前景,这里不得不再提一下前景和广角风光摄影的关系。无论在对风光摄影极为重要的“#”形或是“S”形构图中,前景的清晰都对构图张力和视线延伸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其他构图元素,除了图案感、节奏、重复等少数以外,对于对照、呼应、框架等很多因素,运用清晰的前景也都至关重要。可以说:“许多成功的广角风光照片离不开清晰的前景,清晰的前景离不开超景深。”
对宾德67而言,主要是45mm和55mm两只头需要超景深。所有镜头都有其景深表:DOF——depth of field,不要太相信镜头上的景深刻度。(135的20mm,24mm,28mm三头在光圈F16和F22的超景深俺都背在心里(35mm以上的超景深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另外打印的小纸头平时都放在钱包里。)45mm和55mm两只头的超景深表也打印在一个小纸头上,背面是RVP的互易率失效表(既长时曝光补偿表),做的厚一点,冷裱一下,插在机背上的“胶卷信息框中”掉不出来。
这个方法也适用在Mamiya 7上,尤其是65mm和43mm两只头上。
这样一来使用小光圈,曝光时间通常较长,有利减小快门机震的影响。另外也用不着对焦和景深预测了。
顺便说一下,由于大幅镜头可以向下前倾来调节景深,又有45到64的小光圈,这个问题很好解决。这是拍摄大幅风光的魅力,也是俺倾心特艺5的原因。
四,中幅镜头小景深对长焦的影响:
这个影响是比较大的,无论对取景还是拍摄。
首先是调焦的困难。来源于:
1,景深很小,调焦旋转的回程又通常很长;
2,镜头一般不是很快,最大光圈较小,同时取景器也比较暗;
3,室内低光照,近距离时尤其明显;
4,风光摄影通常带着偏振镜,视野更暗;
5,加二倍镜时加重;
6,景深预测基本用处不大。
——当然,除非是在4月马耳代夫的正午。
换上增亮的裂像对焦屏会很有帮助。听说宾德出了一种增亮裂像方格对焦屏,也不知是真是假。
风光摄影为获得最大的景深还是要坚持使用小光圈。举个例子:比较新旧两款的宾德67的200mm镜头,通常大家注意三点:片组数,口径和最近对焦距离,而忽视了最小光圈和对焦行程。新款的最近对焦距离的改善实际更适合人像摄影,而最小光圈的一档变化则更利于风光创作。
势大力沉的长焦镜头+长时间的曝光也是对相机支撑的考验。其实大家考虑三脚架云台时,往往注意重量,而有时忽视了“平衡性”。由于宾德67和哈苏禄来玛米亚RB/RZ67相比,并非是模块儿化结构——缺乏后背的平衡,机身又较“薄”,必然要求机身有一定重量。事实上宾德67的机身重量已经很科学了,配从45mm到200mm的镜头都非常平衡,甚至包括俺的55-100mm!可唯独那只无法安装三脚架托的300mm!(要安三脚架托也十分尴尬,从“头重脚轻”变成“屁股太沉”,安那儿啊?)解决之道,除了加重加稳三脚架云台以外,还要注意使用“二点定位”——既使用那个摄像机定位孔儿或干脆用支架“抓紧”机身基底,并使用大块的板面接触机底。
跑题了。回来说景深。
说到哪儿了?
奥,
不过还好,长焦风光通常没有象广角风光那样对清晰的前景有独特的要求。长焦的运用多是“抽提”、“分离”风光元素,而这些风光元素通常又图案感、平面感较强;有时为了体现压缩感和空间感,还要故意“虚化”前景,因此景深问题这时反倒不算明显。
小景深无疑有利了人像摄影的背景虚化。不谈焦外成像,宾德67的200mm/F4的背景虚化作用不比135的85mm/1.8差。可以说,120中长焦镜头的人像摄影背景虚化作用从来不用人担心。俺有时总想,不为成像只为背景虚化有必要上禄来180mm/2.8吗?
又跑题了。
说了不少,有些您现在如果还没使用宾德67,很多可能还体会不到。总之,景深问题是中幅镜头固有的特性,不算是宾德67的缺点。等您用上宾德67后,自然会有切身的感受;那时再回来看看此贴,希望对您会有帮助。
--------------------------------------------------------------------------------
jay_cand 发表于 2005-02-17 11:47
christian_g, 还是你能写. 我这些天用下来, 感觉P67II是除了没有AF, 就是一个大号的尼康F4--这话俺要注册商标了. 从使用的各个方面感觉都很象, 这, 也许是我现在很喜欢它的原因吧.
--------------------------------------------------------------------------------
蟑螂才尽 发表于 2005-02-17 12:45
言之有理!
--------------------------------------------------------------------------------
tantan 发表于 2005-02-17 12:54
不太同意楼主推荐的“排除法”,你这是“(选择P67后)排除(其他机型)法”!(可能说的严重了)
“优点是别人没有的,缺点是可以克服的”——这种排除+比较法同样适于其他系统的选择!
个人观点,请楼主见谅!
此外,楼主的一些比较数据似乎也有失公允,例如在比较P67与其他系统的重量时为何“哈苏”加背加顶的重量,而“禄莱”则不加了?P67加3头是“标准风光拍摄配置”,何以P645的“经典配置”要6个头?这在重量比较上还有可比性吗?
--------------------------------------------------------------------------------
christian_g 发表于 2005-02-17 14:16
回tantan资深:
您言重了。
这是俺当初上P67时的真实算法,今天拿来给新手参考的。俺比较实在,高烧的时候就是这么瞎合计的。
至于数据比较,其实更多是个意思,提供大家个思路,列出的部分都是准确的。
哈苏的数据公开而明确,加顶是符合本人习惯,也好跟宾德找齐;加两个背儿也合情合理,发挥换背的特长。
至于禄来,45顶和两种背的具体重量没有找到,实在惭愧;不过除此之外的重量已经很可观了,何况俺举的都是最轻量的EL头,连180/2.8这样的大脑袋都不好意思往上搬——您若是知道,帮俺加上好了。哈苏禄来俺不熟,不妥之处请大家往死里拍。
至于P645N,有一点要清楚,就是645系统不会比67系统重的——俺想说的意思是,轻也轻不到哪儿去。俺选了P645N的几只——是5只不是您说的6只——看家头,也就是想代表个意思,您千万可别太叫真儿了。如果用上P645的几只变焦头,会比定焦头还沉。俺后面说的“现在的AF机子俺不熟,当年的P645一机一头45-85mm比宾德67的标配还沉”没错儿吧。
其实就是那么个意思,真抠起来好多东西的真没法儿比,叫起真儿来也吃不住的。很多不严谨之处,还请tantan大侠多多包涵。
--------------------------------------------------------------------------------
居竹 发表于 2005-02-17 15:01
慢慢看, 现收藏
--------------------------------------------------------------------------------
圣乔治 发表于 2005-02-17 16:51
我用RB67拍风光。机器便宜,后备可换,配套的东西也便宜,机器结实抗造。理由就这么简单!
--------------------------------------------------------------------------------
黑白印相 发表于 2005-02-17 18:50
同意!宾得67是一套上了不后悔的120机!
--------------------------------------------------------------------------------
老哈苏 发表于 2005-02-17 19:41
比较系统重量还是把标套和常用镜头分开为好,哈苏的重量计算不应包括棱镜取景器和第二只后背。
--------------------------------------------------------------------------------
祝逸之 发表于 2005-02-17 20:08
christian_g兄:
谢谢你的详细回复。现在非常动心宾得67,可是二手很难找,找遍蜂鸟只有一台测光坏了的67。6*7相对常见。是买有预升的6*7还是非67不行啊?6*7很老么,哪里容易老化?它和67功能上还有哪些不同,重要程度如何?
--------------------------------------------------------------------------------
tantan 发表于 2005-02-18 00:08
回christian_g兄:
将自己当初为何定位在P67上的真实想法无私地奉献给广大欲购机的泡菜,值得钦佩!
我当初在定位120系统之前也曾通过无忌向各位求教,获益匪浅(最终进的是P645NII)!惭愧的是,购机之后就对这套系统及其他120机器很少关心,也没有向其他泡菜介绍使用体会,更关心是如何用好手中的这套系统以及如何“出片”。
说到“出片”,这里指在获得一张满意的底片后如何将其“转换为”满意的照片(我们总不能处处以“底片”说话吧?),这个“转换”过程并非完全能够自己左右,而由此所付出的代价是否也应该连同最初所定位的中幅系统一并考虑?!!!
拍风光是一个苦差使,尤其是长途跋涉,登山时,对于器材的重量绝对应该斤斤计较,有时甚至要以牺牲画幅,牺牲涵盖的“焦段”为代价!我经常爬长城,深深体会到这里面的辛苦。好心的前辈总是这样不厌其烦地教导我,上4×5吧,它不比120沉!的确,一套木制4×5外加3个头,若少带几个片夹,不带612登后背,它还不及整套P67系统沉!
最后,我想提醒欲购入一套120系统的朋友,尤其是追求更长幅面120系统的朋友,你要这么大幅面干嘛?你要出多大的照片?
现今国人(指这些摄影发烧友)往往盲目追求画幅的大小,而不考虑最终的用途和整个摄影过程中的代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那些摄影“大腕”和摄影媒体误导所致,尤其是各类参赛活动和摄影杂志,动辄“调底”,要不无偿索取几十兆甚至上百兆的扫描电子文件(当然,接下来还有“侵权”责任你负,作品他用不再付酬等,云云……),整个一个“强盗”行为!
--------------------------------------------------------------------------------
highmax 发表于 2005-02-18 00:46
tantan兄说得好啊,确实应该更理智的分析上多大画幅。用途真的应该是更重要的。
--------------------------------------------------------------------------------
Copaster 发表于 2005-02-18 01:29
爱屋及乌论而已。
对于其他的胶片系统,不管是120、135、大幅或者单反、旁轴,都可以凑出这样一篇文章。
比如:
大幅可以说:篇幅是硬道理;景深控制最关键;......
旁轴可以说:只有轻便才能使你能到达那里;拍风光不需要长焦;......
135可以说:24x36足以出画册;变焦才能保证构图的精确;......
先限定好前提,你要的结论自然可以推出来。
--------------------------------------------------------------------------------
christian_g 发表于 2005-02-18 07:58
回jay_cand:
俺的感觉是:“P67除了没有倒片儿, 就是一个大号的尼康F3HP”--这话俺要注册商标了。从使用的各个方面感觉都很象,这,也许是我一直很喜欢它的原因吧。 说真的呢。开关最象,还有过片儿、高高的棱镜顶儿、反光板预升的位置——P67II应该也是吧,看那把手儿,还有AE等等。哈哈哈哈——
回老哈苏:
收到。谢前辈指点!由于这里不是泛泛地讨论120系统配置,而是专门讨论风光摄影的中幅器材选择——俺不清楚哈苏用家是否只用标头拍风光;俺几个用哈苏的朋友,他们拍风光时一般都带上广角镜头,还有长焦,好像有180,也有用250的,说“250也不象说的那么差”,具体为什么俺也不清楚。总之,好像一只标头拍风光不太够。至于顶儿,纯属俺个人喜好;俺知道用哈苏是应该用腰平的,不过算重量时只能跟P67带腰平的比了。至于后背几个,一些朋友一般都带上2个后背,俺真的不知其实一般大家都只用一个后背儿啊。
俺的比较的结论:风光拍摄器材配置,禄来马米亚RB/RZ67不分伯仲,属特别沉;哈苏P67II不分伯仲,属非常沉;P645,C645等不分伯仲,属也很沉——轻不到那儿去。哈哈,您说对不?
回祝逸之:
中幅二手器材要从JS那儿买,最好亲手挑。五棵松P6x7带预升机身九五新到九九新的,在3000-3500左右,P67则在5000到5500。两者功能相同,P6x7由于年数儿长,一定要买带预升的且成色很新的,P67则九成新上下即可。都是“万年牢儿”,不容易坏;可是由于“缝儿”薄,JS都不愿意做;成色旧的多,因为差不多都是按废铁收的,因此成色旧的一定要找行儿内人挑个仔细!
回tantan资深:
此言正是。其实我们选择器材、尤其是要上整套系统时,权衡的过程就是一个比较和排除的过程,只是看这个过程有多合理、多全面,至少要对的住自个儿。
态度A:出于对自己器材的自豪,“用自己器材的优点来找别人家的缺点”——态度B:“用实际摄影的需求和习惯来找器材的性能”,俺其实最想说道的就是这后者。
再有就是器材的指标,个个都相同重要吗?拿换后背儿说事儿,非换不可就不要想P家了,不换也行再说。多次曝光——俺拍风光没用过;俺知道有人黄昏晚霞和亮灯后二曝一下,俺觉得那时时机难得,不如多拍几张;俺知道有人在“草原的地平线上”二曝一个大月亮,俺觉得太“人工”。
看腻了跟“都有杀父夺妻之仇”似的N/C大战后,来中幅论坛,觉得大家素养都要高不少。可能也与120无弱旅,各家各有个色,并无完美的系统有关吧,大伙儿在这儿都比较尊重别人,没有太多的本位主义。不过就象楼下“雨过天街”演的哈姆雷特,都演了仨月了还没演完,就是因为10个人给你20个方案——上无忌来请教的一个问题,这事儿常有。
俺不觉得P67是完美的系统,也不希望拍风光大家都大同到这上面来。俺烧120是“无心快语”害的,不过烧过来觉得是对的,感觉前些年走天下拍的那么多片子,当初都用P67+RVP来拍多好啊!“风光就得120”!“风光就得RVP”!这在当今数码泛滥的时代里,感觉更是明显。
其实俺拍人像也很投入的,但现在觉得这方面135还算够。P67,说实话,不太合适拍人像;保不齐俺哪天要上一套120拍人像的话,俺会上禄来6001和50,80,150三个EL头——别说俺老农没品位——摄影器材就是那么回事儿,好好用,玩儿的爽才是真的。所以您的观点也是俺的想法:手上已有120器材的兄弟们,大伙儿好自为之,“出片儿”是正经事儿。
顺便说一句,俺拍片片儿就是个个人的爱好,可绝对不参赛什么的。当年今日捷成没正片直放了,东方明珠没手工彩扩了,俺就不去了,改华日了;不过在哪儿,都是在扩片儿的师傅边儿上一张一张的打,半个品半个绿的调。现在就基本上loupe了,还真象您说的,处处以“底片”说话了。呵呵。
同意您的说法:中幅大幅就是沉。不光在机器上,还有在三脚架上;所以说怕沉就要忍住,不要“玩儿大”了。俺现在在烧120旁轴,就是要找个轻便的特殊的时候用,估计最后的结果是几个机器玩儿个遍。
[christian_g 编辑于 2005-02-18 08:05]
--------------------------------------------------------------------------------
jay_cand 发表于 2005-02-18 08:34
好吧, P67II带AE顶的, 感觉象F4, 主要是它的测光方式和测光标尺都很象, 只不过它是+/-3档显示, 比F4的+/-2还厉害. 没有AE顶的P67, 也许会象F3多一些, 但F3还是有个80/20的重点测光哩. 而且, P67/II的机身感觉更象F4, 跟F3的金属感差的远了点. 所以, 我保留我的F4说, 你谈你的F3说, 看大家怎么说吧.
--------------------------------------------------------------------------------
雨过天街 发表于 2005-02-18 08:40
哈哈,没想到俺三个月前的帖子都被楼主批了~~~~~~!
上Mamiya645Pro的原因是:
1、追求重量的适中。俺没车,出远门上山顶,只能靠背。所以一开始的选择就限定在645或者旁轴之间选择。
2、拍摄题材的多样。目前而言,自己并没有给自个儿限定一个很明确的拍摄题材,虽然主打风光,但是还是要兼顾其他题材,所以可更换的后背——可以顶替一台备用机——就成为我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3、即便是风光也非广角不可。广角拍摄风光固然大气、场面宏大,但是也同样难以掌握——广角头价格还高,长焦拍摄风光小品,相对而言容易掌握,更能兼顾人像之类。而旁轴在长焦上面并没有优势。